二 北方阵营
阵,是古代军队野战时摆出的队伍的战斗队形。阵在我国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的《孙膑兵法》,里面讲述的阵形就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等十种。古代著名的阵还有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八卦阵,唐代李靖的六花阵,南宋吴阶、吴麟的叠阵等等,不可胜计。不过,种类繁多的战阵,很多都与奇门遁甲、占卜符咒等神秘主义扯上关系,流于故弄玄虚,实用的并不多。
营,是通常以土、木、石等军事材料临时建成的屯兵点,有挖壕、立栅、联结兵车等多种形式。
阵与营都能够在野战中攻守兼备,有异曲同工之妙,时常混合在一起使用,难分彼此,统称为“阵营”。
明军在南方使用叠阵制胜,那么,在北伐中原时阵营又发挥了多大作用呢?其实,明军北伐的过程非常顺利,大部分地区都是传檄而定,无论是元朝的政府军还是北方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都是望风披靡,所以,在野战中遭遇对手,进行布阵与破阵的机会不多,主要有3次。
第一次是1368年(洪武元年)4月的河南塔儿湾之战,战前共有5万元军列阵于洛水之北与明军对峙,副将军常遇春以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气慨,一马当先,单骑闯入敌阵与20名元将激战,并用箭射死一名元军前锋。大将军徐达随后带领部队全线出击,迅速打败了元军,为完全占领河南赢得了关键的一次胜利。
第二次是1368年(洪武元年)11月的太原之战,那时明军已经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大都,盘踞山西的元将王保保离开太原,从雁门关、居庸关等地反攻,企图收复失地。徐达果断采取“批亢捣虚”之策,率领精锐骑兵自太行山麓的井陉而直扑太原。当王保保前进到保安(今河北怀来一带)时,听闻大后方告急,不禁大惊失色,无奈只好放弃进攻计划而回援太原。双方军队在太原城下对峙。元军在城西贴近明军而布阵,明将郭英登高侦察,看见元军兵虽多,却不整齐;阵虽大,却不戒备森严,便向上级建议乘夜劫其营。恰巧在这个时候,王保保部属豁鼻马秘密向明军约降,并自愿做内应。徐达大喜,当机立断,计划劫营。当晚,元军被里应外合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自相蹂躏,王保保仅带着十八骑逃去。明军进而席卷山西。
第三次是在1371年(洪武四年)4月的沈儿峪之战,这一战,徐达的对手仍然是王保保。王保保自太原败后,逃出塞外,重新纠集故元残余势力,于1370年(洪武二年)12月包围兰州,西北大震。徐达率领军队在万里之外前往救援,经潼关、出西安、过定西,一路气势如虹,兵锋直指王保保。王保保退往定西县北的车道岘屯营,徐达紧跟不放,驻师于车道岘南面的沈儿峪,派左副将军邓愈在元军的营垒外立栅,步步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