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汪开甲的引见下,石川当天就见到了担任北洋水师军械局书办的刘棻。刘棻是天津人,担任军械局书办20多年了,掌握了大量军械局的军火情况。经过一番交谈和观察后,石川立刻判断出,刘棻对自己很有用,必须拉拢。石川先后送给刘棻80元贿赂,就这样,刘棻被拖下了水,成为可耻的汉奸。以后他还推荐自己的亲戚王大到石川所在的洋行办事,以便随时传递情报。这次,为了探听北洋海军朝鲜派兵情况,石川找来了刘棻,打听情况。由于北洋此次出兵朝鲜需要配备弹药、军械,因此天津军械局对此次军事行动十分清楚,刘棻就把详细的情报汇报给了石川。
就这样,日本大本营马上知道了北洋水师的增兵和派遣间谍侦察的计划。为了先发制人,保持海上的优势力量,日本大本营决定对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查获德国间谍,阻止中国增兵朝鲜,以保持驻朝日军的优势地位。
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亲自赶到了佐世保军港,制定了作战计划。他明白,与中国的这一战关系到了日本的国运,因此日本海军决定孤注一掷,将日本所有的舰船组编成了一支适应战时体制的联合舰队,并任命原常备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担任这支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官。
7月22日下午5时,桦山资纪向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发布了去朝鲜海面伺机袭击北洋舰队和中国运兵船的军令。
7月23日上午11时,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升火出发,开赴朝鲜海面。联合舰队的航次序列是这样的:
出发前,日本各个舰只为了表示自己与大清国水师决一死战的决心,将表示投降的白色信号旗全部丢进了海里。
出海后,日本军舰就开始在海面上搜索中国的军舰,24小时都不间断,在夜间航行时,各舰都派出哨兵,分四班轮流警戒。
从那时的情况看来,北洋水师的3艘运兵船似乎有羊入虎口的危险。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
作为战争的对手,中国在日本的谍报人员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进行着情报的搜集工作。日本军舰的异常调动,被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了,就在日本军舰出海后,上海道台就接到了一份从日本长崎发来的密电,电文只有14个字:
这是一份价值连城的情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分析出,佐世保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基地,十几艘军舰同时出港,虽然不知去向,但从当时远东的形势看,几乎百分之百地可以肯定是去朝鲜。它们去了朝鲜,肯定会给在朝鲜的中国军队带来威胁。
军情紧急,上海道台不敢怠慢,立即将这封电报转发给了李鸿章。
看到这封电报,李鸿章不禁大吃一惊。因为按照李鸿章原来的运兵护航计划,北洋舰队只派出由2只军舰组成的一个小型分舰队进行护航,而且在这2只军舰当中,"济远"号的装备好一点,"广乙"号是弱舰,没有铁甲,是经不起日本舰炮轰几下的。万一北洋护航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的11艘军舰在海上相遇并发生冲突,肯定会全军覆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李鸿章果断地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下达了一号作战命令。
军令如山,丁汝昌接到电令后,立即命令北洋水师各舰只准备出发。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在威海军港升起了"升火待发"的彩色信号旗。整个威海卫港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人们似乎已经闻到了战斗的火药味,各军舰都摩拳擦掌,渴望着与日舰的交战。很快,北洋舰队各舰赴朝鲜巡护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于是,按照程序,丁汝昌向李鸿章请令出发。
就在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为了出海巡航的事忙个不亦乐乎的时候,没想到在天津的李鸿章已经改变了主意,不让他们赴朝护航了。
原因是当天李鸿章又得到了两份情报,使他觉得中国已经在外交上赢得了列强的支持,日本人不会轻举妄动。
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条情报很难说是准确的,但是在没有核实情报真实性的情况下,李鸿章却由此产生了两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此,李鸿章断定,在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势下,日本人决不敢对挂英国旗的运兵船和中国军舰发起袭击。出动北洋舰队主力就没有必要了,也许还会有负面影响。
已经改变了主意的李鸿章给丁汝昌去了电报:前令取消,北洋舰队,熄火!
至此,受错误情报影响的李鸿章做出的错误决定,终于使"高升"号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