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最光荣
这是个充满干劲的年代,中国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这也是个脆弱的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切都还处于摸索状态。这更是个单纯的年代,人们一门心思地建设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这个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力量,来自劳动者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劳动模范。这些劳模或是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几十年、或是作出了一些突出成就、或是保护了国家财产。这些人由政府推出,以简单的宣传渠道为大众所知。
当上劳模成了诸多劳动者努力的方向,人们简单的为了这个目标辛勤劳作。像王进喜、焦裕禄这样的劳动者典型和优秀干部典型,成了这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偶像。青春在这个时代的表现就是劳作,劳作的久、劳作成果多,是优秀的标志。
无论是畅快淋漓的流汗,还是呕心沥血的研究,都是政府所需要的。一句话,时代需要的就是政府推出的,政府推出的就是人们崇拜的。
一 中国“左”转,劳动者的“天堂”
懂得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一两个中国建国后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些特殊时期往往跟毛泽东主席的个人错误如影相随。这就像是古代上阵杀敌的将士,被称作常胜将军就意味着你不能打败仗,否则就是千古罪人。当然,历史书上并没有将毛泽东的个人错误作为重点叙述。但是,那没有被教科书突出的重点却是中国不可不提的两次大事件,“左”转和文化大革命。
暂且不谈文化大革命,这个话题从诞生起就打上了“禁止通行”的红叉。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是向左转的“生辰八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左”转的政治背景。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大概都熟知一些浅显、基本的政治道理,中国是无产阶级的天下。此时的世界上还有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是苏联。苏联一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它是最早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也是经验值最高的国家。于是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变成了教科书,变成了一种硬性要求被社会主义后来者争相效仿。
中国在建国初期不可避免的挪用了苏联模式,可日子一久,国家领导人就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苏联并不是诚心诚意地帮助那些脆弱的社会主义新生儿,而是大国沙文主义的变相需求,通过一种美好的说辞来垄断社会主义,控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所有国家。
发现了这点,中国的领导阶层就不能放心大胆地跟着苏联走了。1957年,匈牙利和波兰的奋勇起义遭到了苏联的血腥镇压。当然了,这其中不排除西方国家的煽风点火,但归根结底是由于苏联模式不再适合这两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苏联的恼羞成怒更让中国领导人震惊,原本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更加危险。
赫鲁晓夫曾经在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扬言要在15年内超过美国。中国领导人一听也发表言论,要在15年内赶超英美。于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乃至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就是,赶英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