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与我们青春有关的记忆:中国偶像志 作者:吴晓赟


二 劳模,不只是一个人的经典

在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向“左”转的情况下,诞生了不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劳动者,他们有的是普通工人,有的是地方干部。每当人们谈论起这些真正称得上“人民公仆”的人时,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崇敬,也带着一丝遗憾和哀伤。

如果说到王进喜,恐怕他同现在的周杰伦一样家喻户晓。他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偶像,在很多人心里,他不可超越,更不可玷污。就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讲,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实行着经济封锁,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又低,只能向苏联进口油料。可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这条油路基本上行不通了。

资本主义阵营痛恨着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在反痛恨的同时还兼顾窝里斗,新中国本就脆弱的肩膀不堪重负。懂事的中国人民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代,信息闭塞,没有互联网,没有移动、联通、小灵通,连电视机都没有普及,能有台收音机那就是高水平生活。因此,人们无法更加及时,更加宽泛的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所了解到的都是政府通过新闻渠道传达到民间的。

信息的闭塞让这个时代的人民异常的单纯,单纯地热爱祖国,单纯地建设祖国,单纯地安于生活。王进喜也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工人,他全部的信息来源告诉他一个现实,中国石油需要他的义无反顾。

于是,1959年,王进喜响应国家“展开石油大会战”的号召,带领着1205钻井队到新发现的大庆油田采集石油。

大庆第一口油井在1960年4月打好,开始喷出原油。在此期间,王进喜的腿被跌落的钻杆砸伤,就这样拖着伤腿依旧奋斗在钻井前线。在他的概念里似乎从来没有“自我”,在工作岗位上的时候一直都不曾退缩。

当第二口油井即将喷出石油的时候,危险也悄然而至。在这个关键时刻,工人们才发现没有重晶石粉。重晶石粉是一种钻井泥浆加重剂,如果泥浆重量不能与地下油、气压力平衡,就容易造成井喷事故,因此需要重晶石粉来加重。

电视剧桥段也不过如此,王进喜成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运筹帷幄的主人公。他下令以水泥代替重晶石,并且在没有搅拌机的情况下自己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要知道,泥浆中所具有碱性足以让一个人体无完肤。有了一个这样奋不顾身的领头人,其他人也纷纷跃入。三个多小时后,井喷停止,钻机和油井总算安然无恙。

从泥浆池里爬出来的王进喜,浑身上下都是烧起大泡。此后,王进喜的名字响彻中央。至于铁人的称号,是他的房东大娘取的。王进喜经常在井场一干就是几天,房东大娘便感慨地称其为铁人。

铁人的故事经过媒体的宣传飞遍全国。1964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王进喜。在此之后,王进喜平步青云,职衔不断更新。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专心致志当工人的人并不长寿。1970年4月,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他用47年的生命诠释了责任、义务、奉献、无私,用身体力行传播了一种精神。

就在毛主席接见王进喜的这一年,中国的河南兰考过世了一位好干部。1964年,人人都谈王进喜,却没人知道一位活活累死的党干部 焦裕禄。

现在谈论起这个名字,没人敢摇头说“我不知道”。即使你不了解这个人,也总该知道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这部影片拍摄于1990年,银幕上那个穿着蓝色棉袄,面容憔悴,眼神里满是疲惫的兰考县委书记就是焦裕禄。很多人在看着电影中焦裕禄枯瘦的背影,耳畔总能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墙上画虎不咬人,瓦罐和面不如盆,侄儿不如亲生子,共产党是咱的贴心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