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追寻父亲的足迹-采访毛泽东的儿媳邵华(7)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所以后来我见到主席就给他说了,这个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主席的眼泪,他也哭了……

后来没过几天,我们接到中南海办公厅的通知,一个秘书陪着姐姐,我跟着,一起去给岸英哥哥扫墓。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当时又悲又喜。

那一天的情景,我记得相当清楚。车到了陵墓,那个墓很高,在半山腰上,我们看见“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几个字,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当我们走上一层层的台阶,到陵墓跟前的时候,才知道那个地方已埋了130多人了。中间前面的一个陵墓是岸英哥哥的,最早的时候只有一块碑,写着“毛岸英同志之墓”。我们悲痛欲绝,我和我姐姐献了一个花圈。我姐姐掏出一个手绢,在陵墓旁边包了一把土,放在怀里。

我姐姐回来以后大病了一场,在北京医院住了两三个月的院。主席在她住院期间给她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的大女儿,你要放宽心,我让你去了朝鲜一趟,差点要了你的小命。意思是劝她振奋起来,一定要把身体养好。后来我姐姐出院以后,主席劝她,说你的心愿总算了了吧,可以考虑下一步了吧!所以朋友们都很热情地给她介绍对象。就这样,我姐姐和我现在的姐夫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关系比较成熟,主席很关心这件事情,还想办法把我现在这个姐夫的档案调过去,他自己看,一看才知道他也是农民家的一个子女,一个农民家的儿子成长为飞行员,也在苏联学习过,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组织上评价也不错。

记者:抗美援朝胜利以后,即1953年之后,当时有一小部分烈士的骨灰回国了,有些在辽宁,有些回老家葬了。听说您姐姐知道岸英哥哥牺牲以后,也曾经在主席面前提起过,是不是把岸英的骨灰迁回国内来,安葬在韶山。作为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是应该在膝下尽孝的,即使死后也要葬在父辈的坟旁,而岸英同志却埋葬在了朝鲜,您觉得主席是怎么想的?

邵华:其实主席何尝不想把儿子的骨灰迁回来。他怎么能不想呢?从亲情方面来说,尤其岸英是他最疼爱的一个儿子,你想埋在异国他乡,亲人总不能经常去扫墓,是不是?我们10年去一次,不容易。何况每家每户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倍思亲,家家哪一年不去给亲人扫墓呢?但是在异国他乡,这一点就做不到了。

当时提出把骨灰迁回来的时候,主席长叹了一口气,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岸英牺牲在朝鲜,就让他留在朝鲜吧!

后来听志愿军总部的一些人讲,由于主席的带头示范作用,这一次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我们牺牲了很多志愿军烈士,但是在处理志愿军烈士的后事上,这次是最顺利的。因为很多家属原来提议要把亲人迁回来,但是由于主席的示范作用,好多人全都不提了。现在我们去朝鲜访问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很多志愿军烈士陵园在那里,毛岸英和133位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被埋葬在位于朝鲜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父亲的重阳

“父亲的重阳,回想起来总是伤心多于欢乐。一个个的亲人相继撒手而去,那活着的无处诉说,只能对着丛菊黯然,其情岂不惨凄!每逢这样的时刻,我们在一旁站一刻后,轻轻喊他一声,他回过头来,看见我们,总会微微点一下头。”

——邵华《毛泽东之路——追寻父亲的足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