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节:永恒的关爱-采访陈毅的长子陈昊苏、女儿陈姗姗(7)

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我虽没能按照母亲的意愿去走文艺这条道路,但我母亲还是很支持我的。她很严格地监督我学外语,非常认真。

记者:您母亲早年的时候也学过外语,在这方面是不是母亲给了您很大的帮助?

陈姗姗:母亲学的是美式发音,我到北外附中学习的时候,是英国老师教课,所以有些发音和美国人发音不一样。每周到礼拜天回家,母亲就检查我的作业,要我给她读课文,发现我很多读音不对。她就批评我,说我发音都搞不清楚怎么学其他的。我当时很委屈,觉得老师确实是这么教的,怎么会错呢。后来她明白了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发音不同,就跟我说:姗姗你那个发音也没错,只不过一个是美式发音,一个是英式发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了,母亲就督促我在家里学外语。1970年我去了部队医院做护士。有一年放暑假的时候,父亲到北戴河去休养,我母亲就送了我一套医学的书,是英语原版的,让我利用假期学英文。应该说我今天这么深厚的英语基础与他们当年的督促是分不开的。

携手共艰危

在陈毅的“忧患”时期,张茜作为他的伴侣和战友,在精神上一直是坚强的支持者和慰藉者。无论是挨批,还是遭贬,都有来自张茜精神上的慰藉;无论是流放,还是身患绝症,都得到张茜的陪伴和照料。

陈毅去世后,张茜为编辑陈毅诗词耗尽了心血,天不假年。当她无力完成陈毅其他文字整理工作时,她把这件工作交付给自己的儿女:“你们要懂得那些纷扰的争斗和虚浮的颂辞都不过是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计较和迷恋。在你们爸爸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作品中却有一些真正有价值、崇高的东西,你们不要等闲置之呵!”

记者:1971年陈老总得了直肠癌,当时手术很成功,身体恢复得挺快,这个时期您的父母留下了人生最后一张合影,不久之后,陈老总就去世了。

陈姗姗:我父亲是1971年1月得的直肠癌,当时做了手术,手术后恢复得很快,那张照片就是1971年“五一”前后照的,是他身体恢复得最好的时期,而且我的三哥陈小鲁也从部队回来了,所以那是他最欢乐的一段日子。我们没有想到父亲患了直肠癌居然恢复那么好,大家都非常乐观,战胜这种癌症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所以照片拍得非常成功。但是在1972年,父亲还是没有抵抗住病魔的袭击,离我们远去了。

记者:陈老总去世不久,您母亲也被查出得了癌症,虽然大家都不敢告诉她,但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老人家却显得很平静,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她呢?

陈姗姗:当时是这样的,我父亲患病的整个过程,就是从发现到会诊,包括治疗方案,我母亲是全部参与的,所以她对这个癌症了解得非常清楚。我父亲去世以后,她就住院了,很快就查出咳的血里边有癌细胞。医生们都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她,最后是叶帅去跟她说的。当时叶帅也觉得很为难,但是当叶帅来到我母亲面前的时候,她已经明白了,就主动问是不是在痰里找到了癌细胞,叶帅就点点头。母亲说,这也好啊,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地跟陈老总去了。当时她的外表是非常镇静的,但是我觉得对她的打击也是很沉重的。

记者:父亲去世以后,听说您母亲在医院里还一直坚持做父亲诗词的整理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