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尧悬建鼓,舜立谤木”即使不是后人的杜撰,恐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到了夏朝,就有史料记载,做天子的鼓励百姓来给自己和别人提意见了。《夏书》中谈到,一些官员手持浓缩了的“谤木”,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敲击乐器(上部横向的中空共鸣器为细腰鼓状,与其细腰垂直,中间接一手柄)。这些人行走在全国各地的大路、小路上,敲击它以吸引百姓来报告事情和提意见以及论某人某事的是与非。
所以如果你生在夏朝,很可能会经常听到一种乐器在路上响起,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悦耳,但绝不刺耳。如果你有什么冤情或者是对某些人看不惯,你就可以走到街上拦住敲打乐器的人,对他们说出你想说的话。
据说,夏朝的开创者启不但让官员四处去寻找百姓的“心里话”,还在宫外支了一面鼓,鼓励百姓来敲打这面鼓。夏朝的历代王都一以贯之。
夏朝的统治者之所以要这样做,很可能跟夏朝的司法机关有关,由于史料缺乏,我们只知道中央司法机关有“士”与“理”两个单位,地方的司法机关不得而知,或许根本就没有。即使有,由于司法程序并不如后来朝代的完善,所以百姓们很可能有了事也不喜欢到地方司法机关,而是直接到中央。
这可能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告御状”的起源。在后来的朝代中,“告御状”被官方定名为“诣阙上诉制度”,又叫“京控”,该制度在汉代就已经实行。可以说,“诣阙上诉制度”是对常规司法程序的一个补充,由皇帝指定的人来裁决。
“肺石”制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尧舜禹三代,即使统治者大为鼓励百姓前来谈心里话,却很少有告密事件发生。这是因为,统治者是正向的鼓励,或者说,是一种设置障碍的鼓励。仅拿“肺石”来讲,告状人必须要在石边站上三天三夜,不允许饮食,也不许有休息的举动。试问,在这样的障碍面前,如果没有天大的冤屈,谁会来受这份罪?要知道,告密者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辈,他们不可能用这么笨的方法,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煎熬。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告密者全是投机取巧之辈,一些奸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其意志力之顽强,恐非我们正常人所能知晓。我相信,在夏、商、西周时代,肯定也有告密者,偏要站在那块石头边三天三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种情况依旧很少见,原因就是,三代的大多数帝王不鼓励这种告密。告密虽然起源于上访制,但由于统治者的“心不在焉”而没有形成气候。
·谁是告密鼻祖
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王,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面如锅底,下巴一部落腮红髯,两道黄眉,一双蛤蟆眼,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对着蓝天厉声大叫。
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商朝实行分封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国,每一个国都设一个头,外环方国领导人称为“伯”,中环诸侯的领导人就称为“侯”。外环离中央比较远,所以许多“伯”都不是太老实,崇侯虎在陕西密切注意的一个“伯”是封地在歧山的周伯侯(姬)昌。此人就是后来被千古传诵的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