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第二章 当告密成为国法(5)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作者:何木风


由此可以看出,在秦朝,告密已经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而一种活动一旦成为国家行为,皇帝的需要和告密者本人的品格都已无足轻重。任何人即使不是把告密当成品德高尚的行为,也当成一种权利或者是应尽的义务了。所以在短短的秦朝,没有人提到品德,更没有人按这种最原始的道德要求来做人和做事。

所以,最大的一次告密事件发生在秦朝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次事件被后人称为“坑儒”,就是活埋儒生,和这件事情几乎同时发生的是“焚书”事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个年头,某一天,咸阳宫里正在举行酒会,七十多位被秦始皇封为博士(按,此“博士”系指学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的儒生为这位始皇帝祝寿。当时的儒生任仆射的周青臣就对秦始皇建立大功的行为赞赏有加,但另一位儒生淳于越却认为秦始皇的郡县制弊端极多,这是有违祖宗之法的。他老生常谈“事不师古而不能长久”的儒家老调,秦始皇当时认为这只是一次辩论会,并没有怪罪淳于越。可丞相李斯事后却找到秦始皇,他的意见是,我国以法家主义为意识形态,您封那些儒生为博士已经是天恩浩荡,可他们却不知好歹,“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所以,必须要:“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于是,“焚书”事件发生了。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一直被秦始皇倚重的术士有了点反应。其中就有多年来一直寻找不到长生不老药的术士认为他们之所以找不到,跟秦始皇的严酷统治有关。

术士们在一起越说越起劲,其中有侯生和卢生两个人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开始“诽谤”起秦始皇来:“始皇帝这个人,天性乖戾,刚愎自用。自以为起于诸侯,而兼并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过之,所以就专门任用狱吏,使狱吏受到重用,而掌通古今的博士官虽有七十人之多,可却只是花瓶。丞相与文武大臣都墨守成规,皇上又非常愿意用刑罚来施威于天下,使人不敢尽忠。秦国虽然有三百多位占星家,但这些人也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敢直言皇上之过,事无大小,全都取决于皇上的裁决,皇上本人也恃才傲物,贪于权势,这样的人怎么能帮他求来长生不老药呢?”

两人议论完毕,觉得的确不能给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于是,就逃跑了。

但是,两个人逃跑后,听到他们这种言论的人就把他们的话告诉了秦始皇。史书没有记载这个告密者的详细情况。秦始皇知道后,大怒,他先替自己正名:“我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一个找药的人)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说完这些后,他派人去捉拿那两个方士。但他突然想到,既然这两个人敢于议论自己,那么,别的人肯定也会议论自己。于是,他又派专人审问告密者。告密者当然会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报告,如此一来,有十多人牵扯进来,他们的罪名都是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秦始皇下令继续追查,结果,“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大为吃惊,想不到居然有这么多人背后非议自己,他下令把这四百多人全部坑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