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第三章 雄风下的幽灵(11)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作者:何木风


这两件事就足以见得,杨敞不但胆小,而且听到告密之事如同见到鬼一样。可他的儿子却跟老子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杨恽是绞尽脑汁去探听别人的秘密,然后上告。历史记载他这个人时有这样一句话:“恽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已圪,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就是说,杨恽天生喜欢挖人隐私,越是别人的秘密,他就越想知道。用心理学来解释,杨恽很可能有心理疾病,跟偷窥狂、露阴癖有一比。

但霍光在世时,杨恽似乎没有多少密可告。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当时的宣帝在许多人的怂恿下,对权倾朝野的霍家进行“去皮见骨”似的打击,霍光的儿子霍禹和家族成员最终无法忍受家道的日益衰落,密谋谋反。前66年,杨恽第一个知道了霍家人要造反的消息,第一个向宣帝告了密。其实我们不难理解,杨恽本就是个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霍光死后,皇帝逐步削弱霍家势力,杨恽很可能就猜到,一向不甘人下的霍家肯定会有所动作。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长时间的窥探后,终于有了他想要的结果。霍家被皇帝削平后,杨恽因告密有功,升为中郎将,封平通侯。

后人对平通侯杨恽的确有些想要向他脸上吐几口痰的冲动,首先,告别人的隐私就不是什么好事,其次,如史学家王鸣盛所说:“敞以给事霍光幕府,为光所厚爱,致位宰相。而敞之子恽,即以告霍氏反封侯,亦可谓倾危之士矣。”王鸣盛就认为,杨恽这个人虽然是个挽救汉朝政权的人,但从道德上讲,的确不怎么样,即使你的恩人的确正准备触犯国法,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你来告密,而且你还是首告者。

无论在道德和法制上怎么评价杨恽,他是听不到了。在成为平通侯后,杨恽的好日子是过得如火如荼。但他始终没有把“发人阴事”的嗜好忘掉,整个宣帝朝廷,一旦有人的隐私被人曝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喜欢“发人阴事”的杨恽。杨恽也不客气,对众人的“认定”不做任何辩解。

但是,常走夜路,总会遇上鬼的。杨恽不是不明白,即使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只要有人胆子大,黑夜中装成鬼站出来吓他一下,就够他惊魂半天的了。

这个“鬼”就是太仆戴长乐,此人是汉宣帝的亲信。也擅长告密,但最擅长的是说大话和记仇。有一次,他受宣帝的委派去祭祀宗庙,回来后就对下属吹牛:“皇帝当面召见我,我做皇上祭祀的助手,连侯金日都亲自为我赶车。”金日也是汉武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昭帝、宣帝都非常尊重他,可谓位尊权重,戴长乐这样吹牛法,实在是脑子有问题。

果然,不久后,皇帝就把他召进宫,把他的吹牛原原本本一字不落地读给他听,然后训斥一番,把他关进了监狱。戴长乐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他甚至不用想,就知道是谁打了他的小报告。杨恽!

刻板印象害了杨恽,现在无法找到证据证明是否真的是杨恽告的那次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戴长乐认定就是杨恽。戴长乐决定向杨恽报复,主要手法就是告密。在监狱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戴长乐不避辛苦,艰难地写下了一封告发杨恽的信件,呈给了宣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