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北京的地铁意味着人潮汹涌和上下班的匆忙。但从2008年夏天之后,乘坐北京地铁的人们会发现,每个地铁站都响起了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多半是中国古典乐,例如古筝、二胡、笛子演奏曲。音乐很好地掩盖了地铁里的噪声,并且降低了人们乘坐地铁的成本 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的心情都为之舒缓不少。地铁里的音乐是否会因为降低了人们路上的成本,从而促进客流量增加呢?或者,地铁里的音乐是否有效地降低了地铁里的各类事故或者犯罪率?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科学家们发现,音乐不仅能影响我们的消费,还能增加犯罪行为的成本。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是个犯罪频发的城市,显然,城市不断增加的警力和安装在街头的闭路电视摄像头并没有收到威慑犯罪的满意效果。于是,有人向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为什么不在犯罪多发地带播放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呢?那些徘徊在那里的毒贩、妓女、小偷们就会因为受不了古典音乐而自动离开。
这一招还真灵。随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也开始效仿哈特福德市的做法。政府在塔科马购物中心附近的皮尔斯交通枢纽安装扩音器。扩音器与西雅图广播电台相联,同步播放音乐频道“国王调频”的音乐节目。这些节目会经常播放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名家的音乐,政府希望通过古典音乐降低人群聚集地区的犯罪活动。
那些觉得古典音乐讨厌的徘徊在这些场所的毒贩、妓女、小偷们,果然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开。而在英国,学校竟然将那些在特别留校期间行为不端的人聆听莫扎特,作为对这些人的惩戒手段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一位音乐史专家为此无奈地说:“一些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正被当成杀虫剂或消毒剂,真是莫大的讽刺。”
相似的案例出现在金融领域。在南非,一家银行请来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森德希尔?穆拉伊纳丹(Sendhil Mullainathan)合作开发一个项目,银行希望提高自己的贷款量。银行扩大贷款业务的通常手段是降低利率,但是,穆拉伊纳丹尝试了一个新办法,他在客户的信件的右下方都贴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的照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男性客户如果收到的信件上贴着的是女性的照片,他们的贷款需求就会增加,并且,贷款增加的幅度相当于降低5个百分点的利率。这种“美人计”的效果非常明显,以至于非洲的另一个国家,尼日利亚,其议会在2007年宣布,银行必须停止让漂亮的女性就说服顾客开设新的账户。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购买行为中,情绪常常影响我们本该有的理性行为。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听到灌木丛中有什么响动就可能提高警惕,但实际上灌木丛中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是风吹草动而已,但这种直觉反应却提升了人类的生存几率。我们的祖先把这种凭直觉反应的基因传给了我们。当我们接触到一些信息,例如视觉和听觉信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接触的信息会通过神经通路传递给大脑的丘脑,丘脑再传给它的情绪控制中心 杏仁核,而此时,与我们缜密的逻辑思维活动有关的皮层却相对慢了一步,它尚没有以任何形式介入这个过程,从而进行逻辑判断。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我们会根据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外在的、一些本来毫不相关的因素,例如音乐和美女头像,以及身边其他人行为的影响 也即是从众行为,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是否把钱送给那些商家的决定。
我们要为自己的从众行为付出什么代价
有一天,当我打开自己的MSN邮箱的时候,猛然看到四条内容相似的邮件:某位好朋友邀请我加入开心网,并成为他/她的好朋友。事实上,在这之前,邀请加入开心网的信息早就收到过,却一直没有在意,都懒得打开它,不过一下子收到四条这样的信息还是让我犹豫了一阵,琢磨着是否要加入开心网。
为什么我见到一条信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