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精明的人都被这种美妙前景打动了。他们仿佛重回到少年岁月,燃起指点江山的激情,一边比画一边大声地讨论着。品茶论道的平静,骤然变为轩昂,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在座间回荡。
倘若真的按这个讨论的结果顺势而行,那么,他们将打开又一扇财富的大门。他们已经站在了门口,甚至窥探到了那宝藏的流光溢彩。他们只消和阿里巴巴一样,齐声喊出一句并不复杂的咒语,那扇门就会为他们轰然敞开。
可是,真要到了喊"芝麻开门"的时候,有人却迟疑了。
对于行业整合的兴趣和积极程度,这几家又不尽相同。
整合固然是好事,可整合的具体形式,对各自价值的评估,对未来价值的分配,都有太多的因素要考虑。把几个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的公司放在一起,团队能不能融合成一个整体,如何安排主次,这些都是非常费考量的事情。还有,五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白手起家,创业艰辛,每家都视自己的品牌如同自己的孩子,感情异常深厚。这些因素,都使得整合在实际操作层面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苏宁起家于南京,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国美,是唯一真正有实力和国美在全国市场上分庭抗礼的家电连锁企业。行内有"美苏争霸"说法,这一戏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家企业在国内家电零售行业中有"超级大国"地位。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不是不知道合并的巨大优势,可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合并。苏宁和国美同样强势,一天不容二日,究竟谁吃掉谁,这是张近东的心病所在。更何况,苏宁已经是行业中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企业,融资渠道通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不想忙着亮出自己的底牌。
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是他们几位中创业最早、年龄最长的一位。大中电器的市场范围虽然基本上局限于北京及其周边,但却在这一重要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大中电器并没有成为全国家电零售业霸主的实力,看透了行业发展趋势的张大中似乎也萌生退意,没有太多的野心。他自然不反对合并,但与其说是对行业大整合感兴趣,不如说是想为大中电器寻找一个最好的买家。
五星电器和苏宁一样,也是源自南京,其实力比起以上几家要逊色一些。五星的老总汪建国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四处攻城略地,使得五星快速扩张起来,但也露出了战线太长兵力分散的疲态。他非常清楚合并意味着什么,他曾如此努力成为一个合并者,会甘心被别人合并吗?即便愿意被合并,他又会选择谁?这一切,在他的笑容中都看不到清晰的答案。
五个人当中,态度最积极的当属国美的黄光裕和永乐的陈晓。他们的企业,规模分居行业的老大和老三,国美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网络布局,永乐曾试图进行全国性的扩张,但却并不顺利,其真正的实力,还是体现在上海地区。这两个人风格迥然不同,一个是深邃而凌厉,一个是精明而稳健。但在整合问题上,他们的态度却惊人地相似。
其中的缘由何在?
我们在采访已经成为国美总裁的陈晓时,就提出了这个疑问。
他的回答是:这两家企业同是香港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的理解程度接近,彼此合并操作的技术层面也比较简便;两家公司在此之前都有过成功的并购经验,对于合并的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高于其他几家;更重要的是,在利益驱动之外,这两家企业都有一种对民族经济和行业未来的特殊责任感。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再俯视那些看似难以跨越的屏障,怎能不一览众山小呢?
国美和永乐的共同思路是:五家能够达成默契,一同实现整合是上策。即便不能一次性实现大合并,也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两两逐步整合,最终实现行业巨头的合并。这种站在行业未来的高度达成的共识,也是后来促使国美和永乐最终顺利实现合并的根本动因。
这一天,关于整合的激烈讨论,最终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结论。但五位老总都认为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他们约定,今后会继续商谈和推进五家合并的构想。他们心里都清楚,不管什么样的形态和结局呈现,一场大并购的风暴已经不可避免了。
临分别时,其中一位说了一句很风趣的话:"我们这里五个人可不能出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这话似是无心,又似有所指,大家会心一笑,滋味各不相同。
在这场不为外人所知的上海论剑之后,中国家电连锁业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一系列突变:先是永乐与大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然后百思买收购了五星电器,再后来又接连发生了国美与永乐、大中、三联商社的三大并购。
一场大戏的帷幕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