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涓生与子君最终分手

生活中的钱规则 作者:何耀文


鲁迅先生的《伤逝》讲述的是"五四"时期两个年轻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收场。

涓生和子君之间的感情深厚,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悄然凋落。除了社会压迫和他们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顿拮据、衣食问题、住房问题,不时撞击着他们爱情的幻梦,使他们失去了斗志。

因经济困顿,涓生和子君那轻松自如的心境没有了,当涓生被局里开除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应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写写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涓生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去工作,子君却为了生活上的一点琐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据同邻居争论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样一种感觉:"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在窘迫的生活状态下,爱情还会长久吗?

这部小说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爱情的基础是物质,尤其在经济学家的眼里,爱情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中国有"米面夫妻"的说法,也是说夫妻关系首先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

从经济学上来说,涓生和子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首先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

爱情是一种心理感觉,而这种感觉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它需要物质来支撑。这种支撑会使爱情变得更实在、牢固,也更持久;相反,如果只是纯粹浪漫的爱情,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可能就会不堪一击。因此,在爱情中注入对经济的考虑,是无可厚非的。

时代在变化,爱情的观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在经济意识已经深入骨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没有面包的爱情难以幸福,爱情和浪漫也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给女方介绍对象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句:"他月薪多少?有车没?有房没?"在实际选择爱情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女人傍大款和男人找富婆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样的男人和女人无非是想让自己的物质起点高一些。很多人认为将恋爱婚姻与经济挂钩,爱情显得庸俗化,传统观念也认为这是道德滑坡。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也是符合人性的。

当然,现实是复杂的,决定爱情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物质并不是唯一的条件,但我们更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爱情与物质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样一定会有利于对爱情的抉择。能找寻到一份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浪漫爱情,不是更好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