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亚当·斯密的

生活中的钱规则 作者:何耀文


据《圣经》记载: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宫中设盛宴,忽然显出一只手,在宫墙上写下三个神秘的词:弥尼、提克勒、毗勒斯。众人不解其意。先知但以理说:"你冒渎天神,为此,神放出一只手,写下这些字。意思是:'弥尼'--你的王位已告结束,'提克勒'--你在天秤里的分量无足轻重,'毗勒斯'--你的国度即将分裂。"

受此启发,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一个笑话这样描述:一群武校的学生要毕业了,老师告诉他们:"出去以后,千万不能和经济学家过招,因为他们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须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没多大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

"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自己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经济人原则,以及由理性经济人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使其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作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作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配置效率的方向流动。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各自的决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