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农产品市场中的

生活中的钱规则 作者:何耀文


一些经济学家用蛛网理论解释生猪和玉米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及其波动,提出了著名的"生猪--玉米循环"模型。

这个模型指出:因为玉米是生猪的主要饲料,生猪的价格会影响到玉米的价格。当玉米价格发生变动后,又会影响下一年玉米产量;玉米产量变动后,又会影响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生猪的价格;生猪的价格变动又影响生猪的产量。如此等等,直至趋向一个长期的均衡,即玉米和生猪的价格和产量相对稳定下来。

蛛网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1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2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3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

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如下图所示, P、Q、D、S分别是价格、产量、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根据上述模型,第一时期的价格P1由供给量Q1来决定。生产者按这个价格来决定他们在第二时期的产量Q2。Q2又决定了第二时期的价格P2。第三时期的产量Q3,由第二时期的价格P2来决定,以此类推。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不同,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蛛网模型示意图

1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

2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

3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既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