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角逐大西洋
德国对英国的狂轰滥炸并没有打掉英国人的气势,相反英国人更加团结起来英勇地抵抗德国纳粹。除此之外,英国将保护好的密码破译成功地运用在了战场上,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大西洋上的决战。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长期以来大部分的物资来自进口,尤其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很多物资就是从殖民地漂洋过海运过去的。因此,只要切断了英国的供应线,也就是断了大英帝国的补给线,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希特勒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他甚至说:“英国的补给线被切断之日就是它不得不投降之时。”丘吉尔也是再三强调,英国人们的一切都源于这条生命线,整个战争取决于大西洋战役。
其实,早在一战的时候,德国的海军就无法与英国的海军对抗,并且在战争中一败涂地。但是后来德国在扩军备战的时候,开始无限制地制造潜艇。这就给英国的海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德国一开始就把海军的精力放在了潜艇上,主要原因就是德国的潜艇花钱少,见效快,潜艇的威力也很大。
因此,当德国的潜艇部队日益壮大的时候,也就是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绞杀的时刻的到来。德国实行潜艇绞杀战略也是有深刻的渊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就曾实行过无限制潜艇战略,并且效果不错。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限制潜艇战略的实施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翻版,德国的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认为,德国与英国进行海上作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吨位战,以此击沉英国的商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对英国的作战胜利。
而在二战初期,德国的潜艇并不多,仅有50多艘可以使用,而用在大西洋上的更是连一半都不到。那么,德国的这二十几艘潜艇在茫茫大西洋上冲破英国海军的封锁,袭击几千万吨的商船不是天方夜谭吗?然而,就在邓尼茨的领导之下,这些潜艇变成了大西洋上的神话。
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个月后,德国的潜艇先后击沉英国皇家海军3万吨级战舰、2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还有114艘商船,自己则仅仅损失了9艘。这些战果对任何一个德国将军来说,都是辉煌的,但是对英国人来说,那就是耻辱。这项战果的成功也与邓尼茨的战略战术分不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艇的作用,邓尼茨实行了“群狼”战术,那就是集结有限的潜艇,以有效的火力给护航的运输队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