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像大自然一样"生长收藏"呢?
《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到"四气调神",四气,就是指的春、夏、秋、冬之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调神便是告诉人们适应自然变化调理身体的方法,即春季应该如何养"生",夏季应该如何养"长",秋季应该如何养"收",冬季应该如何养"藏"。
下面,我用一个专业而有趣的例子给大家讲讲春夏秋冬四气在人体中的不同体现。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病需要"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战国时的名医扁鹊即秦越人最先提出来的。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中医古籍中讲解的四时脉,就是春夏秋冬所相应的脉,其中春脉为弦,夏脉为洪,秋脉为毛,冬脉为石。这四种描述看似晦涩,但如果用春夏秋冬的四季特征来理解就十分形象了。
春弦,依照字面的意思来看,即春天应有的脉象是像用手指按琴弦一样,略略感到有些紧。春天为什么会有紧的感觉呢?
咱们以四季分明的北方为例,春天阳气开始释放升发,但冬季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早春二月依旧会感觉些许寒意。此刻寒气如同阳气的束缚,阳气则有种要突破抵抗的张力,此刻脉象应该有种适度的紧张感,太紧说明寒气太重,太松说明阳气未升。这里的紧就扣在了春寒这个点上。
夏洪,洪指大水,暴涨的水流称之为"洪",夏洪即夏天应有的脉象如同通畅的水流,升发向上,自在奔流,没有阻滞。夏天见到这个脉,这叫应时脉。如果其他时间也出现这个脉,就是非时之脉。如果在春季,正常人的脉象都应该略紧,但有的人的脉搏跳动猛烈,脉象如湍急的洪流,那此人肯定是身体有疾病了。
秋毛,这里的毛指鸿毛,《汉书·司马迁传》中《报任少卿书》中记载着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秋毛的脉象,就在于一个"轻"字。也就说秋天的脉象应该如鸿毛般轻虚若浮,浪静波恬,烟清焰息,翩翩如落榆荚。这是阳气欲敛的象征,如同秋叶慢慢飘落的感觉。
冬石,即冬天的脉象如同石沉水底,慢慢沉下去的感觉,这是阳气下沉的作用。因为冬日的阳气收藏起来了,生命的能量不去大量释放作用于阴血之中,不去将阳气的力量施加于阴之上,因此脉象向下沉。因为脉象是随同阳气行走的,阳气上升它就浮起来,阳气入里它就沉下去。
窥一斑而知全豹,人体脉象随着四季的变化会有不同的表现,人体的其他器官与系统也是一样。古人常说,天人合一,正是因为人体会有着同天地一样的季节性变化,不论是正常的,或是反常的。
这些身体的变化如同人体健康的指示针,如果波动异常,也就说明生病了。为了让身体健康地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自我调节,人们便需要向大自然学学"生长收藏"的侧重点了。古人在这方面其实已经为我们整理了不少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