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出水的200余件珍贵文物,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临时展厅正式展出。这艘备受中外考古界关注,沉寂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沉船,从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12月22日重见天日,28日入住“水晶宫”,沉箱的打开,揭开了这艘装载着无数秘密的古沉船的神秘面纱……
那么,这艘古沉船上的瓷器究竟来自哪些地方,是怎么发现的,装载有多少文物,从何地起航又驶向何方,为什么会沉没?
沉船简介
“南海一号”沉没于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于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上下川岛外发现的,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此沉船为800年前南宋时期商船,长30.1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至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已出水完整的可复原器物总计4500余件,文物主要以瓷器为主,此外还包括金器、银器、锡器、铁器、铜钱、漆器、动物骨骼、植物果实等。瓷器大部分是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名窑,品种超过30种。这些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损,是宋朝繁华瓷业的一个缩影,为研究宋朝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发现的铜钱近万枚,最早的为东汉的“货泉”,最晚的年号是南宋“绍兴元宝”。金饰品中有镶嵌珍珠的金戒指,非常精美。沉船上还发现了两具眼镜蛇的遗骨,眼镜蛇一般为印度人饲养的宠物,因此专家推测船上曾有印度商人。
打捞方案
“南海一号”沉没海底800多年,历经海水的冲刷、腐蚀,船体已非常脆弱。专家对“南海一号”的打捞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了“整体打捞”的方案。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
“整体打捞”采用了一个巨大的钢制沉井,将埋藏于海底淤泥之下的古沉船及周身淤泥整体打捞上来。按照这个方案,巨型沉井被压入海底后,将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沉井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形成一个密封的“钢箱”,把“南海一号”连同海水和周围泥沙整体打捞出水。
由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历时1个多月设计和制造的沉井,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吨,分上下沉井两部分。下沉井高5米,底部设计为向内收缩的斜角,方便沉井顺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底部预留了36对方孔,36根底梁从中横穿而过。
沉船揭秘
船主的身份 从“南海一号”共出水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比较粗大推测,船主可能非常富裕,这个人有可能是一名身材魁梧、体型高大的富商。
船上人员是否逃生 从对“南海一号”文物的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
有专家推测,由于“南海一号”上已经出水的腰带、戒指、手镯等金器多为饰品,且数量少,应该不会是远洋货物,极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这样的推断,“南海一号”沉没时,船上的富商如果可以及时逃离,应该不会将随身所戴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全部抛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是与“南海一号”一起葬身大海。
当时船上生活如何 考古人员曾从凝结物中清理出了一件较为完整的漆盒,漆盒饰纹华丽,非常精美,透露出它的主人拥有精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