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一觉睡醒,连升四级

曾国藩官场笔记 作者:神马


在封建社会里,皇上就是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在朝廷中生存,成为皇上眼中的“红人”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才可能有更大的成功。毕竟皇上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乃至生死。曾国藩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在官场中有一个好的开端,他竭尽全力博得了“领导”的重视和赏识。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家世并不显赫。但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以后能求取功名,跻身仕途。所以,6岁那年,曾国藩便入私塾学习。

二十八岁时,曾国藩赴京参加会试,并位列三甲。

可是,三甲的成绩是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谋职的,还必须经过“朝考”才可以。没想到的是,对“朝考”并不抱希望的他,最后的成绩却出奇得好,被列一等第三名,后来又被道光特别提为一等第二名,被选入翰林院深造,做了庶吉士。

不过,对于一个想在官场上稳稳立足的人来说,不仅需要有聪明才干,而且还要有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否则,想平步青云是不现实的,对于原本一介平民的曾国藩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他为何深受道光帝的特别提拔和赏识?又为何一举成为朝廷的重臣?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曾国藩在仕途上的顺利,一方面得益于他个人的刻苦努力、忠于职守、办事干练;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当时权倾朝野的权臣穆彰阿对他的赏识和襄助。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曾国藩博得了道光帝的赏识。

常言道:“发光的虽然不全是金子,但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曾国藩就是一块会发光的金子。为了博得道光帝的赏识,他可谓是用尽全力。

曾国藩从廉洁奉公入手,然后再使出勤俭的绝杀,从而赢得道光帝对他的好感。

有一天,道光帝到翰林院检查工作,刚好瞧见曾国藩的袖子上缀了几个大补丁。他龙颜大怒,责问曾国藩是不是故意装穷,以求“廉洁”的美名?

“曾国藩,你好歹也算是要当官的人了,怎么穿的这么破破烂烂的?是要故意出丑么?”

此时,曾国藩早已吓得满头大汗,连忙解释道:“皇上圣明!微臣把袖子打上补丁,写字时可以减少摩擦,延长衣服的寿命,这样就可以挤出一些钱来接济家乡的贫困子弟,为他们购置一些书籍笔墨。”

本来道光帝对曾国藩的“补丁朝服”很反感,认为这样会有损国家的威严;但是听了曾国藩的一番话后,对其勤俭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道光帝对这位穿着简朴的年轻人和他节俭的精神所打动,对他产生了颇深印象。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国库极度匮乏的大清朝来说,更是如此。当天下的官员都在为贪污浪费而追逐成风的情形下,曾国藩却没有被卷入这场恶劣的“暴风雨”中,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得了道光帝的赏识和信赖。

这也使得曾国藩的勤俭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道光帝心中的地位,更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

第二天一大早,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翰林院后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钦此。”

授翰林院侍讲是从五品官员,詹事府行走无品级,是虚职。曾国藩等于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两个衙门办公。三十三岁的曾国藩,一夜间就跻身于中层官吏的行列。

满朝文武诧异,曾国藩也诧异。

曾国藩依例进宫谢恩,太监曹进喜给他透露了内情,皇上之所以把他连升四级,一方面是因为他学识出众,皇上有怜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勤俭节约,皇上认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好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