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替天行道与忠君思想(图)

图说水浒传 作者:柏宏军


第叁章 寓意篇

一、替天行道与忠君思想

轰轰烈烈的英雄聚义,因宋江的个人原因成了“忠君思想”的最佳注脚。

梁山曾树起过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替天行道”这四个字中,有一个字值得研究:“天。”“天”既可指人格化的“天”,也可以指“天子”,即皇帝。因此,忠君思想成为《水浒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书中处处都有所表现。

首先在称谓上,小说贬低梁山好汉,称他们为“妖魔”、“魔君”,而美化昏君宋徽宗。对宋徽宗,小说虽着墨不多,但他俨然是一位治国有方、惜民爱子的圣主。而梁山好汉所造之反,并不是针对他的,而是因佞臣当道、蒙蔽圣听之故。

“替天行道”可以解读为——替天子铲除贪官和奸佞之臣。也就是说,“替天行道”是效忠皇帝,维护大宋统治的。所有造反行为,“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就创作意图来说,作者首先写高俅的发迹及耍弄奸谋邪略,其目的也是揭露奸臣的可憎和反贪官的必要性。

忠君思想不是宋江一人独有的,它还得到了许多如杨志这样的旧军官的大力支持。因而,当梁山好汉最终归服于天子脚下时,“替天行道”也顺理成章地换成了“顺天”和“护国”。

接受招安后,好汉成为受朝廷俸禄的官兵,朝廷如有外寇或内贼的威胁,如辽国进犯和方腊造反,宋江等就要顺应天子之意,不惜一切代价地铲除那些贼寇。

小说结尾,宋江知自己将死,为保“忠义”之名,还亲自下药毒死李逵。而李逵的反应呢?“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一场梁山好汉的聚义就此成了忠君思想的注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