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巧用心思,让暗示变积极

娃的问题咱不怕 作者:松婀鹂


不愿意吃蔬菜的小孩

纯纯不愿意吃蔬菜,妈妈费尽心思将菜切碎撒在面条里。纯纯不急也不恼,非常有耐心地将绿菜一点点地挑出来,放在饭碗边上。

“哎呀,我差点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纯纯爸爸突然说。

“什么事?”纯纯妈妈关心地问。纯纯也停下了筷子认真地听。

“我一会儿得选一个结实的小孩子,下楼陪我踢足球。”

踢足球是纯纯最喜欢的运动。一听爸爸有此想法,他赶紧下桌挺胸站在爸爸面前:“爸!你看我咋样?”爸爸拍了拍纯纯的小胸脯,说:“嗯!不错!就是这里缺点绿色的菜。多吃些会更结实的。”纯纯连连点头,坐回桌边,用小手捂住饭碗,生怕爸爸妈妈看到被挑拣出来的蔬菜,用筷子赶紧把它们混到面条里面,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家长对策

在哄劝孩子若干次吃蔬菜失败后,家长一边为孩子不吃犯愁,一边认可了这种状态。例如,评价孩子时会讲“我家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孩子接受到来自成人的评价后,可能真的认定自己不吃一些东西,这样就给自己的某些行为消极定性,成人当中的很多人坚持了幼儿时的一些习惯,正是这个原因。

孩子习惯接受某种现实的存在,比如认为绿色蔬菜不好吃。也听不进家长对他的好意规劝。若想改变这种情况,家长应采用调动积极性的积极暗示,避免定性式的消极暗示。暗示时需要使用技巧,比如纯纯爸爸做得非常好,他郑重其事地说,就连妈妈最初都误以为真是很重要的事情,引起孩子的注意后,爸爸说出的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先让孩子的精神愉悦,淡化了需要矫正行为的难度。“上钩”的孩子会很愿意改变自己以前的做法,从而可以事半功倍地矫正缺点。通过调动积极性的暗示,往往可以把孩子不爱做的事情,变成最爱做的事情。

装糊涂的爸爸

仁仁的优点真是多,性格开朗不爱哭,遇到事情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跌倒了嘴里会念念叨叨地说:“我是男子汉,我坚强。”但是仁仁有个行为习惯需要改正,他不愿意管理自己的物品,玩具玩后随便地上一堆,脱下的衣服一扔了事。反正妈妈会跟在后面一一收拾好,再用时哪样都不会少。

一次爸爸出差回来,将自己的鞋子规规矩矩地摆在仁仁的鞋子旁边时,夸奖乐呵呵地在门口接他的儿子:“儿子,你把鞋子摆得真整齐!”听到表扬的仁仁赶紧接过爸爸的衣服,要帮忙去挂起来,忘记了自己矮小的个头根本够不到衣架呢!

仁仁吃饭前又将自己的玩具主动收拾好,拉着爸爸去观看。爸爸赶紧给了儿子想要的表扬。妈妈悄悄地对爸爸说:“你这句歪打正着的话,让你儿子的毛病一下子都改了。”此后,在爸爸妈妈的经常鼓励与具体指导下,仁仁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小书包。以前的行为来了大换样。

家长对策

如果爸爸出差前嘱咐儿子:“仁仁,爸爸不在家时,你可得让妈妈省心啊!东西别再乱扔了。”或是出差回来问仁仁:“你乱扔东西的毛病改掉没有?”虽说是在关心孩子的问题,但强化了负面信息“乱扔”,孩子做事情时头脑里会闪现负面的词汇,家长的帮助反起到消极暗示作用,更容易让孩子坚持自己的不良行为。

家长应避免负面强化的消极暗示,采用肯定性劝诫的积极暗示。一味的正面要求孩子改正缺点,容易让孩子变得厌烦,更可能造成逆反心理,不利于错误行为的改正。但是孩子都有喜欢被肯定与表扬的心理,如果家长装糊涂将错就错地夸奖孩子一次,孩子会有好行为的愉快体验。在家长的“错误”暗示下,孩子会积极地行动起来,让家长的美丽错误成为真正的美丽。家长的意愿变成了孩子的愿意。

要回家的小蚂蚁

小凡是个天亮就起床的孩子,有段日子喜欢在清早让妈妈陪他去看花园的小昆虫,尤其偏爱观察蚂蚁。观察一段时间后,小凡就开始动手折磨蚂蚁了,用小手盖上不让走,见小蚂蚁能从指缝逃走,又开始用小棍子戳蚂蚁。妈妈批评:“小蚂蚁会被弄死的。”小凡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使劲地往小蚂蚁身上戳。气得妈妈将他扯走,并威胁他以后不再带他来看蚂蚁了。

但后来的小凡只要路上看见蚂蚁,就会停下脚步,趁妈妈不注意赶紧用小脚板使劲地踩。直到有一次,小凡和妈妈看动画片,看到一对分散的母子俩的悲伤,小凡哭了。妈妈借机说,小蚂蚁的妈妈不见自己的孩子回家,也会急成这番痛苦样子的。小凡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伤害小蚂蚁和所有的小动物了。

家长对策

身体弱小的孩子都喜欢被称赞为强大。如果家长正面阻止孩子不要欺负弱小动物,有时会给孩子一种他很强大的负面暗示,等于变相地夸奖他很有力量,孩子会喜欢自己强大的感觉,会更加欺凌弱小。

家长应避免造成错觉的消极暗示,采用体验劝诫的积极暗示。让正玩在兴头上的孩子去换位体谅相反的心境,孩子往往不能及时地转化自己的情绪;跟他讲正面的大道理,起到的作用也微小。而当孩子的心情平静之后,借他有共鸣的故事去暗示孩子体验相似的经历,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曾有过的过失行为。这时可以达到劝诫的效果,而且孩子的体验也会深刻。

爱心小提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这种时候,家长的正面引导教育当然不可少,若是用积极暗示效果则更显著。暗示可以根据它影响的结果分为两种: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前者要寻找机会巧用心思,调动起孩子心态和性格中积极的因素,同时淡化、冷却负面因素,从而起到强化正面行为和习惯的作用。要想使积极暗示的结果保持下去,家长要配合以关注、鼓励等教育方法。暗示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尤其在不宜公开教子的场合运用肢体语言效果显著。至于消极暗示,家长要注意慎重对待,要避免无意的负面效应发生,徒增教育障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