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指导】
1一般处理
(1)对于非感染性腹泻,要从饮食调整入手,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习惯和规律,停止吃不适宜的食物,多饮水及防止发生脱水,大部分病人即可自愈。特别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症状。
(2)对于感染性腹泻,千万不可自行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婴幼儿腹泻处理对婴幼儿患腹泻,更需要加以重视。
(1)对于腹泻的小儿,应特别注意预防脱水及脱水后及时进行纠正。对于轻、中度腹泻,一般采用口服补液法,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冲开水后少量给病儿频服;对于重度腹泻,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小儿在腹泻时一般均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可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合生元、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等,或肠黏膜保护剂如“斯密达”。肠道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可以帮助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
(3)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病儿,只使用助消化药还不够,不妨在中医指导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的中成药,如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如果病儿久泻不愈或呕吐、吃药困难,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4)在小儿腹泻期间,父母要提防尿布疹及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每次大便后应及时为小儿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并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天气热时可以暴露臀部,适当在臀部涂一些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油或油膏,如鞣酸软膏、金霉素鱼肝油等。
(5)如果小儿患的是感染性腹泻,应消毒隔离。小儿的餐具、奶瓶、水杯、玩具等要经常消毒,尽量改用水杯或碗勺替代奶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又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胶制奶头很容易被病菌污染而导致小儿腹泻。衣物等要勤洗、勤晒。护理小儿时,应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
第十三节 便秘
【信号表现】粪便干燥坚硬,排便时伴有时间延长,难以排出,肛门坠胀、疼痛,或引起腹胀、腹痛、多屁、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正常的排便规律被打乱,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出的大便像羊屎样(呈小球形颗粒状),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
【疾病指征】便秘与多种疾病的产生有关,大致有如下几种。
1头痛患偏头痛的女性和血管性头痛病人,常常有便秘症状。因便秘者体内毒素吸收增加,导致血液混浊、血黏度增加、脑血管供血不良,易引发血管性头痛和失眠、易怒、烦躁不安等症状。
2痤疮青年中患痤疮(青春痘)的男女均有,有便秘症状者占多数。便秘者过多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就易患痤疮。
3痔疮有痔疮者多便秘。便秘者在排便时要使劲屏气,日长时久肛门周围血管压力增加,肛周血循环不良,容易发生静脉曲张,引起痔疮和痔疮出血。
4胆结石正常人每天要从大便中排泄相当数量的胆固醇,而便秘者胆固醇的排泄受阻,易在胆囊中沉积形成胆结石,故便秘者患胆结石的非常多。
5心律不齐便秘者常擅自服用泻药,尤以大黄、元明粉、番泻叶为多。特别是番泻叶,用之不当可急泻,引起脱水、虚脱。殊不知泻药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血镁、血钾下降会诱发早搏、心动过速等心律不齐。便秘者若兼有心脏病,滥用泻药会有潜在的生命危险。
6高血压由于便秘使胆固醇排泄受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上升,血管易受胆固醇侵袭而发生硬化,血管硬化管径变细,外周阻力增加便引发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病人还会因便秘,在排便时用力过猛而诱发中风。
7糖尿病糖尿病病人中,便秘者占多数。糖尿病病人喜食肉者较多,多吃肉易引起便秘;患糖尿病者运动量若不足,也容易引起便秘。
8肠癌大多数肠癌病人在发病前有较长一段时间的便秘史。嗜好肉食兼有便秘的人,肠癌的发病率是常人的1倍。粪便中有多种致癌物,如胆汁酸的分解物就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致癌力,便秘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的接触时间增加,故肠癌发病率增高。
9乳腺癌过去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乳罩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其实,每周排便次数在两次以下者,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每日排便者高出5倍。肥胖妇女兼有便秘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乳腺癌病人手术后仍有便秘者,其癌症复发率也比无便秘者高。
10肛结直肠并发症长期的便秘可使肠道细菌发酵而产生的致癌物质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异形增生,易诱发癌变。便秘引起肛周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等。因便秘,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患。较硬的粪块阻塞肠腔使肠腔狭窄及压迫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蠕动,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还可形成粪性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也可发生结肠憩室、肠梗阻、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
11其他便秘也可诱发肠道外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大脑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性生活障碍等,在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发作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