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父母和孩子间传达彼此观点和想法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沟通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没有沟通,教育就无从谈起。
而现实中,很多家庭的亲子沟通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不沟通。这就为家庭教育制造了很多障碍。实际上,亲子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良好的倾听、不打断孩子、允许孩子争辩、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避免命令式口气等,都可以促进沟通顺利进行。
要做成功的父母,就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努力清除亲子沟通中的障碍,实现零距离沟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而教育也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次,我去一个中学里办教育讲座,有很多父母与孩子参加,向我咨询问题,我一一作了解答。
讲座结束后,我正准备离开学校,一个初二的女生找到我,小声说:“成老师,我能私下和您谈谈吗?刚才我妈在这里,所以没敢讲。”
我点点头,让女孩坐下来,慢慢说。
“刚才那个向您咨询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人就是我妈妈。在她问您的时候,我就想反驳,但怕丢她的面子,所以没有开口。”
我点头表示赞许,女孩接着讲下去:“我妈说我现在不爱跟她说话,事实上,这只是个结果,原因是她以前总是打断我说话,后来我才不愿意答理她。”
接着,女孩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有次,学校里作文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高兴地跑回家对妈妈说:“你知道吗?我的作文得了二等奖,老师说……”
“别说了,没看我正忙着吗?”
没等我说完,妈妈就打断了我的话,我的喜悦之情一下子全都被冲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伤心,那天我哭了一晚上。后来又有几次类似的情况,我就再也不想与妈妈说话了。
女孩向我说出了心里话,心里轻松了许多。因为刚才我已经建议她妈妈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现在我又劝说女孩给妈妈一个机会,她点头答应了。
觉察到孩子变得沉默,你是否考虑过,可能主要原因不在他身上。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随便打断孩子说话的行为,若有,就尽早改变自己,做到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否则,一旦孩子对你失望,变得寡言少语,再想让孩子开口,就会事倍功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记得小时候,有次因为堂弟被一个大孩子欺负,我便上前阻拦,结果与那个孩子打了起来,胳膊上还划了一个口子。
回到家,妈妈看见我胳膊上的伤,以为我又与别人打架了,于是大声呵斥:“你长没长耳朵,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和别人打架,你就是不听!”
我小声辩解说:“我这次真的没有跟别人打架,是因为……。”
“打架就打架了,你还撒谎,太让我失望了,看我不打你!”妈妈没等我往下说,拿起身边的笤帚,就朝我身上打。
见事情不妙,我拔腿就跑,母亲就在后面追。
我跑到婶婶家里,妈妈也追到那里。婶婶出来,拦住妈妈问:“嫂子,你这是做什么啊?”
“儿子不听话,又和别人打架了!”妈妈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
“你可冤枉孩子了!他是因为弟弟才与人打架的。”接着,婶婶把堂弟给她说的情况又对妈妈转述了一遍。
这时候,妈妈举着笤帚的胳膊才垂了下来。有了这次的教训,以后我再说什么话,妈妈都能够耐心地听完了。
有时候,你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判断孩子做了什么,孩子的解释也不愿意听,认为他是在为自己开脱,武断地打断孩子的话并责备他,结果可能会冤枉了孩子。
所以,无论你多么生气,都要等孩子把话说完,这样你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错怪孩子。
我曾接待过一个叫陈梅的女孩子。那天下着雨,陈梅由她妈妈带领着,来到了我的咨询室。陈梅一直低着头,不敢与我的目光正面接触。本该是活泼爱动的孩子,表情却很木然。
“孩子,你能跟我谈谈心吗?”陈梅没作声,身体也没有反应。我示意让她妈妈出去,陈梅才开始说话。
陈梅说,妈妈很严厉,平时也不爱听自己说话,经常是话刚说一半,就被妈妈打断,有时候刚开个头,就被妈妈无情地制止。这样天长日久,她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且越来越自卑,养成了沉默的习惯,不管什么事情,都自己藏在心里,哪怕妈妈冤枉了她,自己也不辩解,对待别人也是一样。听完陈梅的陈述,我心里十分难过。
向父母倾诉,是孩子的天性。你认真听孩子讲,不但能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还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你经常打断孩子说话,不仅会伤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信心,还会疏远彼此的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因此,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能拿来作为打断孩子说话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