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郑俊怀:仍有过不去的坎(7)

中国大商三十年罪与罚 作者:杜亮 等


如是通过这三种途径,以郑俊怀为核心的数位高管拥有了伊利股份20.87%的法人股股权。究竟这种狡兔三窟式的法人股收购,是郑俊怀及几位高管的个人行为,还是整个公司管理层的曲线MBO呢?

2003年7月代表政府的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以每股10元的低于市场价格,将一个最赢利企业的法人股出售与一个名不见经传公司。显然如果呼和浩特市政府并不是一个对此次转让毫不负责任的政府,那应该对收购一方具有较为细致的了解,换言之,这是一个双方互有默契的转让。

郑的前副手路长全亦证实,2001年在公司高管会议上,郑俊怀曾向管理层说明,"市政府为了激励大家对高管持股已作了批示,在座40位高管每人会获得相应股份"。

路长全回忆:"当时在会上我提出了'为什么这么高价格卖给我们','没有收购资金怎么办',郑总说市政府方面会有安排。"路证实,当时所有高管都签了字,用来代表管理层收购的公司就是"金信信托"。

此外,路长全在2004年10月份曾与郑俊怀在北京就目前这些敏感信息曾经作过如下交流:

路长全:独董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到底有没有问题?

郑俊怀:有些人对伊利是不负责任的,里面有一些事,现在我也不方便跟你讲。这个事情没有任何问题。第一,我一分钱没有拿回家;第二,所有事情是政府批准过的;第三,当时涉及家属,是因为政府要把股份卖给大家,我们都没有钱,怎么办呢?政府说那你就注册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借点钱,买完了(股权)就放在这个公司里。

路长全:为什么会涉及你女儿?

郑俊怀:市政府当时讲,万一出事怎么办,那你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保险些。所以才会有我女儿、杨桂琴的老公,包括其他人的家属在里面。

在采访中,路长全反复强调:"凭我的感觉,MBO的事情肯定不是郑俊怀一人所为。一方面是在市政府推动下完成的,另一方面伊利各事业部副总以上的管理层都参与了,因为我在伊利的2年内,大家就此事的沟通、签字就有好几次。"

郑俊怀其人接受采访时,几位原伊利员工几乎众口一词,"郑俊怀是一个稳健、谨慎的人"。据路长全推断,以郑俊怀平素行事风格来看,"MBO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没有有关方面签署的相应文件备案"。但是为什么至今市政府方面、伊利内部,都没有相应的人或者文案来佐证郑本人的清白呢?路长全称:"我感觉里面有阴谋。"

在媒体传出"伊利高管被拘"后第三天,国内另一著名企业老板透露,2004年年初独董曾经敲诈郑俊怀及其他高管,由于当时的总裁潘刚力主罢免独董,导致矛盾最终激化。在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独董俞伯韦、总裁潘刚三人之间互有矛盾,有人利用三者的矛盾,使本来可以平缓解决的问题放大了。郑俊怀本人跟自治区政府关系并不好,导致无人施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