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来这里,已是9年前。2001年10月25日,张华代表唐万里、唐万新出席了罗布泊钾盐厂奠基仪式。
如今的德隆旧部,如同大漠上的流沙。狂风吹过,沙随风走,聚散无形。
有时,他们甚至讳于自己的"德隆标签"。离开德隆之初,原友联战略投资部高管曾令伟与同事做过一段时间咨询业务。最初接单子时,他们还犹豫要不要介绍自己是德隆出来的,但小心翼翼说了,发现人家都很尊重。"其实那时接的所有单子几乎都因为我们是德隆人,这对我们触动蛮大的。"
德隆遗留下的有形资产良莠不齐,而行业研究、金融体系设计、战略规划、偏差分析、年度规划等无形资产却有巨大价值。这种难以斩断的血脉,令"德隆旧部"至今依然是个性鲜明的群体。"我们现在做的事,多数就是从当年在德隆的工作中切出来的一块。"曾令伟也成立了一家基金。
当年虽然每个人接触的层面不同,他们却养成了接近的专业气质:定位有战略高度;落地有产业链思维;研究要吃透行业;执行需彪悍凶猛。
这并非一堆漂亮名词的堆砌。
原友联中层黄劲创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走秀网络。黄劲感觉,离开德隆后看产业:"能够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大格局,同时又知道如何从小做,寻找最恰当的资源匹配。"
对本土金融界人士来说,德隆是一个比高盛、花旗更适合的"黄埔军校"。国际金融机构内部已按成熟市场规律高度细分,用王世渝的描述是做投行的不能做交易,做IPO的不擅长做并购,做直接投资的又没有服务意识,即使做并购,也不需要个人组织全部资源。而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个人要求是万能的,只是在小平台资源又不够,只能锻炼单打独斗的能力。德隆中西合璧,"等于在一个大平台上把我的组织能力与综合能力提高了一截"。
曾令伟也觉得他在德隆培养起来的最大能力是"高度","德隆最成功之处是,投资每一个项目内部灌输的理念首先是战略不能错,战术错了,大不了多出一千万元,回报迟一点,但如果战略判断错误,肯定一分钱都收不回来了"。
在实战中,他记得选择投资目标时先研究产业链,再研究价值链。找出产业链上最有价值的点,分析在此点上的竞争结构,推算从这个点出发还缺少哪些资源要素,然后从该点上找出行业内的并购对象。收购完企业以后,一定会以它为平台,整合价值链上其他的点。
当年,新疆屯河的番茄产业链就从育种开始,在海南和新疆天山北麓各地试种屯番茄种子。由于在海南一年两季,可多次杂交,缩短研发时间,至今"屯河一号"、"屯河二号"的种子在国内番茄酱行业仍有绝对优势。完成从种子、基地到生产车间整合后,德隆又开始收购终端企业汇源果汁(后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