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希特勒公然宣布废除《罗加诺公约》,出兵进占莱因非军事区。英、法等国的反应依然是软弱无力的谴责声明。随即,希特勒又下令在德、法边境修筑了"齐格菲防线",为发动进攻做好准备。
1938年初,为了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在奥地利制造骚乱,寻找并吞奥地利的借口。3月12日,德国直接向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辞职,许士尼格被迫接受。接任的新总理同意邀请德军进驻奥地利,德军随即占领奥地利全境。13日,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面对德国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英国、法国、美国表面上仍然发表了抗议,实际上却认为德奥合并"势在必行"。1938年4月初,英、法、美三国政府分别承认了德国并吞奥地利的现实,撤回驻奥使馆,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不费一枪一弹,德国便轻易地吞并了一个主权国家,这对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几个月之后,希特勒又开始了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他一方面谎称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遭受了"迫害",一面陈兵边境,要求割让苏台德地区。正当捷克斯洛伐克急需英、法等西方大国主持正义、伸出援手的时候,英、法等国却已经决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取德国的"谅解"。
危急关头,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法国总理达拉第的支持下,主动求见希特勒,明确表示"承认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请求希特勒在他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协商之前不要动武。随后,在英、法的联手威胁和劝诱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接受了割地的建议。之后,张伯伦飞赴德国会见希特勒,并提议召开四国首脑会议,讨论领土转交事宜。
1938年9月30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在10天之内割让苏台德地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给德国。作为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却不能与会,只是在会后由英国代表通知他们结果,并且告知"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希特勒又一次兵不血刃地实现了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野心。
《慕尼黑协议》签字后,张伯伦带着他事先拟好的《英德宣言》,单独会见了希特勒。竭力向希特勒陈述,只有加强英德合作,才能解决欧洲和世界和平问题。为了进一步麻痹英国,希特勒慷慨地在宣言上签了字。随后,法国总理达拉第也得到了一份《法德宣言》。
当日,张伯伦踌躇满志地返回伦敦。一下飞机,就拿出《英德宣言》向欢迎的人群挥舞,兴奋地宣布:"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精彩旁白:"这些阴谋家,在西班牙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问题上,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
--《毛泽东选集》
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滋养下,希特勒一口一个,干净利索地吃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侵略的欲望越发炙热,仿佛一只发疯的狂犬,血口獠牙,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只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各打各的算盘。英国、法国手持希特勒签字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自以为得到了"光荣的和平",一心想要"祸水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有恃无恐。唯有苏联无遮无拦,胆战心惊地暴露在希特勒的炮口之下。
而此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1936年至1939年的清党肃反运动,逮捕了500多万人,枪决了50多万人。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15人被处决,首届苏维埃中央政府的16名成员被处决了12人。斯大林的铁腕已经牢牢地掌握了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