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盗墓者的前世今生(3)

古墓贼影 作者:沧海满月


■ 军阀盗墓最凶残

军阀盗墓是有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就是在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的时候。这一方面是由于混乱的社会无法对盗墓行为加以遏止,另一方面军阀混战导致军饷缺乏是他们盗墓的直接原因。

就像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开篇那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多次长时间的分裂时期。这些时期有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宋时期、民国时期。

在这些时期,我国出现了不同于王侯与官吏但却手握重兵的特殊阶层——军阀阶层。这一阶层内的人物,长期征战沙场,大多没受过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凶狠残暴,脾气古怪,杀人成性。这些军阀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多年的兼并战,统一了全国。但是,军阀的连年混战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军阀,这类人在历史上声名狼藉,但是历朝历代却源源不断地盛产军阀。由于大多数军阀属于武人,他们不会像文人那么斯文和犹豫不决,果断在他们那里就成了凶狠残暴,所以从现有的历史记录来看,他们的行为基本上是极端疯狂的,对文明社会的种种戒规视为草芥,更不用说那些死人的墓地了。他们往往迷信鬼神,更不怕死鬼,他们也不关心穷鬼,他们喜欢的是富鬼。

国家长时间的分裂不仅使当时的社会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各个分裂的军阀势力之间常年混战,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田地都因战乱而荒芜,许多百姓都因战乱而送命,许多平民都因战乱而无家可归。不仅如此,由于长时间的战乱,社会基本处于无政府的状态,导致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出现了许多盗墓的军阀。

这些分封割据的军阀都占有自己的一块领地,并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无人敢制约他们的行为。于是,这些军阀就在管辖区横征暴敛,胡作非为。为了他们特殊的目的,有的军阀不惜背负千古骂名,做上了盗墓贼。

军阀盗墓的目的相对于王侯来说,要简单得多。他们盗墓的目的第一类是为筹集军饷,第二类是为了敛财,第三类是为了特殊的心理需求。在军阀盗墓的过程中,有时是筹集军饷与敛财交织的,有时是敛财与满足特殊的心理需求兼收的。

从盗墓是为了扩充军饷来说,这似乎是很多军阀都做过的事情。一个军阀势力要想在众多的割据势力中保持强者的地位,就必然需要强大的军队。要想培养一支强大的军队就需要充足的粮草、丰富的后备资源、先进的武器装备,这里的每一项,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相对来说,军阀大多数不是什么皇宫贵胄出身,自身并不具备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即使是那些出身名门的军阀,也不可能有足够支付一支强大的军队常年开销的实力。于是,战争形式的需要就与现实的状况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被每个军阀都视为头等大事的矛盾呢?一遇到战乱,原本食不果腹的平民百姓就有许多会饿死,哪里能拿出钱财来交军阀的赋税呢?况且战乱必然给社会经济带来消极的影响,有时大规模的战争竟然能造成千里田地被毁的现象。从那些富裕的人家抢劫,也只能使用一段时间。那些富裕的大户必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被抢走,他们在发现了军阀的抢劫苗头之后,就会把金银财宝藏匿起来。因此,对于那些欠缺军饷的军阀来说,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死人身上下手了。盗墓既不用担心那些死者会反抗,也不用担心财宝会被藏起来,只要挖开陵墓,金银财宝就会源源不断。为了适应大量钱财的需要,军阀们所盗陵墓大都是那些埋葬着丰富而稀有的陪葬品的皇陵。当然,倘若实在找不到皇陵,那些小陵墓他们也不放过。

为扩充军饷而盗墓的代表是东汉末年的董卓和民国时期的孙殿英。当然,他们盗墓也是有着敛财的目的的,但是主要因素还是筹集军饷。董卓作为一个从西北起家的军阀,虽然官至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在经济实力上并不是十分强大。东汉末年的皇室本来就已经很困顿了,哪还有什么油水可刮。虽然董卓把持朝政后,掠夺了不少汉天子的财宝,但是与他那庞大的军事支出来比,可以说那些掠夺来的财宝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不凑巧的是,全国的十八路诸侯又同时讨伐他,就更使董卓的财政负担捉襟见肘了。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他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盗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了。

到了近代,官盗更加横行,在中华民国早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大案。1928年7月的一天夜里,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命令工兵团长颛孙子瑜带一连人直奔慈禧的定东陵。同时,又命令师长柴云升手下的韩某奔胜水峪乾隆皇帝的裕陵,经过七个夜晚的罪恶活动,将两座陵墓内的金玉珍宝洗劫一空。他们的盗墓活动,无论是盗墓工具还是盗墓技术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人类战争史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作为大军阀的官方盗墓,充分享用了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当发现墓道口用大石封堵时,早就不像他们前辈摸金校尉那样依靠火烧、斧劈来一点一点开路了,只需几包炸药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搞定。

天下之大,有着盗墓嗜好的人不止刘去一个,温韬也是一个以盗墓为乐趣的人。温韬趁着唐末的混乱局面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的大军阀。除了敛财,他有时似乎只是为了过过盗墓的瘾而盗墓。这从他专门为自己的盗墓成果而编写书册就可以看出。

从以盗墓敛财来说,南宋末年金国所立的傀儡大齐皇帝刘豫是一个典型代表。刘豫虽然名义上是个皇帝,可是并没有皇帝应有的特权与待遇。刘豫对钱财的疯狂喜爱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他只是出身于一个平常百姓的家庭,依靠些小聪明当上了皇帝。其实,他并没有见过什么真正的宝物。于是,他便把目光盯上了陪葬品丰厚的北宋皇陵,大肆盗掘。

军阀盗墓的性质无一例外,都属于官盗,都是以大量的军队为后盾来进行的。军阀盗墓的手段比同时代的其他盗墓者都先进。因为这些军阀都手握重兵,掌握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以民国时期的各个军阀盗墓为例,他们在盗墓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便采用火药、抽水机等现代工具技术与手段。

军阀盗墓的过程是极为残忍的,他们为了尽快地满足自己的需要,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盗墓,有的甚至不惜炸毁陵墓。在盗得陵墓内的财宝后,又会对陵墓内的尸体大加毁坏。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遗骨就被大卸八块,随意扔在了地上。

上述官盗行为,都是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来进行的。盗墓者手握重兵,掌握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刀把子决定一切的时代,可以横行无忌。官方盗墓行为是没有权力制约的,所带来的后果给人类的文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历史上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 乱世土匪无顾忌

土匪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无论从社会地位上还是从道德水平上大都不会给人们留下什么好印象。提到土匪,人们大多会想到面目狰狞、杀人如麻、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等形象。在我国古代社会,对土匪是非常歧视的。有的人宁愿乞讨要饭也不愿意当土匪。因为一旦与土匪沾上关系,不仅自己会遭到世人唾骂,就连后代也不会被社会尊重。尽管有一些土匪良心发现,做过一些好事情,但是他们的地位仍旧没法改变。土匪既不同于官府,也不同于百姓。与官府相比,他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军事力量的保证。因此他们往往在官府的打压之下,苟且偷生。与百姓相比,土匪的力量又显得十分强大。他们不仅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及军事力量,还有着一定的钱财做后盾,尽管那些钱财绝大多数都是抢来的。因此,他们往往充当着一个欺压百姓的角色。我国民间百姓对付那些淘气、调皮的孩子,往往吓唬他们说土匪来了,小孩听了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可见土匪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对他们就连世事不懂的小孩都惧怕至极。

这些土匪要想获得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以便购买钱粮、武器,就要广开财路。我国历史上土匪敛财的方法很多,包括拦路抢劫过往行人、偷盗,甚至举全寨之兵洗劫村庄与城市。这些都是他们较为普通的敛财方法,不仅收益小而且风险大。因此,有的土匪开始转向了其他的敛财方式,土匪盗墓便应运而生了。

纵观土匪盗墓,无论是在盗墓目的还是在盗墓背景、盗墓手段、盗墓规模、破坏程度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第一,从盗墓目的上来说,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单纯地为了敛财,一个是为了扩充军事力量而敛财。这两者一般都是有交叉的。

单纯地为了敛财而盗墓的土匪大多是那些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较为雄厚的实力,身边所处的竞争较小,官府的威胁也不大的土匪队伍。已经发展成了一定的气候,因此,土匪队伍不再需要扩充人数,没有安全隐患也就不再需要购买武器。他们盗墓或是由于土匪头领的个人喜好,或是由于生活上缺钱花而盗墓。土匪们一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几乎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一旦当上了土匪甚至是土匪头目,手中就有了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会滋生腐败。因此,土匪发迹之后大都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要维持这样的生活可不容易。因为土匪头子不光要考虑自己,手底下的兄弟若是过得太不好了也自然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大量的资金需要就使他们想到了盗墓。

单纯地为了扩充军队而盗墓的土匪大多是那些发展规模较小、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落后,经常在众土匪队伍中混战,有着强大的生存压力,有时还会遇到官府追剿的土匪队伍。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武装自己,同时在武装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盗墓,可以说是这类土匪队伍的首选发财之路。

上述两种情况比较单一,这样的土匪队伍也很少。一般情况下,土匪队伍盗墓既是为了满足土匪头目个人的私欲,又是为了扩充军事力量。比如万娘坟被盗、光绪皇帝崇陵被盗以及清东陵又被王绍义盗掘等。他们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在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