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盗墓工具曝光(1)

古墓贼影 作者:沧海满月


■ 盗墓工具面面观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含物中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的方位。

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现在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且任重道远!

■ 紧跟时代日益精

解放前的盗墓贼,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干,不要太多人,时间是晚上,干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挖掘设备),有专用连体服装(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

解放前的挖掘设备,选用锋利的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采用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河南洛阳城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洛阳名闻天下的“洛阳三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声名,而独独这第三样似乎并不光彩,基于它是一种盗墓工具。洛阳城确是盗墓风行,主要源于洛阳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历史上洛阳达官贵人讲究厚葬,而且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随葬颇丰,以至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稠密: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而历代盗墓者也是能人辈出。关于洛阳铲的由来,在洛阳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叫李鸭子,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他便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以后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于是得到广泛“推广”。

洛阳铲因为是要作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插。

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序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白蜡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里面会带出一筒土壤。

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解放后,文物考古部门对洛阳铲进行改进,用来对地下文化遗存进行普查探测。但在近年全国刮起的盗墓狂潮中,它又被盗墓贼用来重走邪路。

■ 盗墓奇兵洛阳铲

盗墓的第一步自然是如何找到墓葬。古代大型墓葬上方一般都有封树,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岁月的侵蚀,封土渐渐被削平,而封土上的树木更是不复当初。大墓尚且如此,寻常小墓更加难寻踪影。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探测墓葬位置、距地表深度的简单方便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盗墓奇兵洛阳铲。

洛阳铲又称探铲,长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形状为半筒状,截面呈月牙形,头端打磨尖锐,尾端有一个梁,用来插一个长约2米的木杆,而木杆的另一端装置一个铁环,铁环的用处是用来系绳子,加深洛阳铲的探测深度。使用时,一人双脚分立,提着木杆用力将洛阳铲垂直插入土中,提上来的时候,半筒状的铲头上便携带了土,将土倒出后,再将洛阳铲顺着先前的洞再次插入,如此反复,提上来的土便是打探这一点的垂直土样。盗墓者就是通过对土样的观察确定墓葬的。

没有墓葬地方的土叫做生土,一般为黄色,土色纯正,没有杂色,土质相对细腻。有墓葬地方的土颜色一般比较混杂,如黄色中夹杂红色、黑色等,这种土叫做五花土。因为修建墓葬时,首先在地上挖一个墓圹,下葬之后便将先前挖的土回填到墓中。不同深度的土颜色、质地各有不同,挖墓过程中便混杂了不同层次的土,因此五花土颜色、质地都不如生土纯正。五花土特殊的成因和特点,使其成为判断墓葬的依据,有经验的盗墓者只要探到五花土,就能确定探测地一定有古墓。另外,一些大型古墓下葬后填土时,会将土夯实,以使墓葬更加牢固,因此夯土的质地都很坚硬。用洛阳铲打探碰到夯土,如果不是古代建筑遗址,便一定是墓葬。

洛阳铲打探简单、准确,常常一铲下去,便会打到随葬品甚至是人骨,不仅盗墓者对它十分垂青,就连专业考古工作者也将洛阳铲视为不可或缺的探测工具。在考古调查过程中,洛阳铲不仅能探测出墓葬所在,还能确定其他类型遗迹,如建筑址、聚落址等,并通过密集打探,大致确定遗迹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秦始皇陵园范围就是利用洛阳铲探测出来的。由于洛阳铲木杆拴绳后可以延长,在秦始皇陵园勘探中,有的地方遗迹埋藏较深,洛阳铲打探深度整整有20余米。

■ 铁斧蜡烛老鼠衣

如果说洛阳铲在盗墓者手中属于训练有素的“侦察兵”的话,那么铁斧和铁锹则是克敌攻坚的“重型武器”。当洛阳铲探定好墓葬的具体位置之后,就需要挖盗洞,进入墓室,掠取宝藏。这时候,铁斧和铁锹就派上了用场。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人结伙或者数人结帮的盗墓团队,他们用铁锹挖出一个可供一人进出上下的盗洞,派人手提灯笼进入墓室。对付木质葬具,最好的东西就是斧子。汉人所推崇的黄肠题凑是由柏木心堆垒而成,十分坚固。但是在大斧的重击之下,依然会变得不堪一击。即使有墓墙阻隔,铁斧所到之处,照样也会畅通无阻。

制做的铁斧和铁锹,是由经验丰富的铁匠用精钢反复锻炼打造的。其重量轻,软硬适度,既不会因为质地太硬而易断,也不会因为质量太次而影响挖掘效果。铁锹和铁斧的柄,用粗细长短适宜的坚硬木棍做成。粗细以容易手握为度,长短以容易轮转砍劈为宜。

除此之外,铁镐和精钢打造的铁凿子,也是古代盗墓者挖盗洞进墓室所不可缺少的“重型装备”。铁镐和铁凿子用来开启棺木与凿启墓墙砖,当盗墓者进入墓室后,如果棺椁封闭良好,就会用斧子劈、镐头刨、凿子凿的方法开启棺木,盗掠陪葬品。

当盗墓者进入地下数米甚至十几米的墓室,除非有火眼金睛,否则不得不借助亮光。并不是所有的墓葬都像皇陵贵族的墓葬那样豪华宽敞,金银财宝一目了然。有好多墓葬,由于日久天长,棺木腐烂变坏,一些陪葬品是很难搜寻的。有经验的盗墓者,会拿着竹签在碎土中仔细搜寻。如果没有极好的眼神和明亮光线的配合,很容易将这些宝物错过。

在古代的盗墓者当中,最常用的照明工具是火把和蜡烛。古代的火把一般用松树木棍加上松油或者动物油脂做成,燃烧时间长且亮度高;蜡烛则是较粗的那种,燃烧时间长,容易放置。现代盗墓者大多用手电和打火机,手电是特制的巡防强光手电筒。在深邃悠长的盗洞和墓道中,手电的一束强光,会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打火机则可用做不时之需,在一些狭小的空间,手电派不上用场,打火机就可一展身手。

照明工具是盗墓者的必备之物,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群体属于“地下工作者”,像老鼠一样在夜间行动,在搜罗宝物时更需要借助于灯光。照明工具不仅仅可以方便作业,还有一项重要的“保命”功能——如果发生“鬼吹灯”的现象,盗墓者必须立刻逃出墓穴,否则将缺氧致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