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圣贤是这样炼成的(2)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 作者:王纪卿


曾国藩对他心生怜悯,亲自为他布置坐榻,让他坐在烟具旁,和往常一样交谈,最后叹息道:“你老了,不必当官了。”然后送给他二千两银子,把他打发回去。这也是后话。

曾国藩修身有道,试图影响三个弟弟。那段时间,九弟曾国荃在京城陪伴大哥。父亲叫他留住京城寓所读书,让大哥为他讲课。

曾国藩的日课中有书写小楷一项,每天坚持不懈。写的人不烦,看的人都烦了。曾国荃知道大哥厉行修身,却对他的执著不以为然。有一天,朋友给曾国藩推荐一名仆人,他不打算留用,而仆人恳求不已,曾国藩对弟弟说:“这人跟我死纠缠,我竟没法打发他。”

曾国荃说:“大哥,你只需把你所写的白楷给他看,他必然会心甘情愿地走了。”

曾国藩对弟弟的调皮无可奈何,只能狠狠地瞪他一眼。

曾国荃在京城住了一年多,决定回乡学习。曾国藩送他到都门外的卢沟桥,吟诗送别。

诗中有句: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这是他对三个弟弟给出的评价:曾国潢四平八稳,曾国华机灵乖巧,而曾国荃是最棒的。

总之,年轻的曾大人以做人为本,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醉心于文章道德,在追求安定宁谧的道光爷眼里大放光彩,仕途十分顺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他在翰詹考试中名列二等第一名,奉旨以翰林院侍讲升用。

对于翰林而言,翰詹大考是一个难过的关口。京城人有一首打油诗,专讲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翰林们,在大考前如何捏着一把汗。

金顶朝珠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

野史说,这一届大考,曾国藩是侥幸通过。他们的主考官是许乃溥,一位老翰林请他关照:“许大人,学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许乃溥说:“考完后,在卷上洒几点墨水,以便辨认。”

老翰林感激万分,心里有了底,欣然应考。

曾国藩在做完考卷之后,把墨笔套上,不小心挤出了几点墨水,沾在卷子上。许乃溥阅卷时,以为是老翰林的卷子,将其列为二等末名。

阅卷完毕,呈交御览,道光爷详加批阅。看到二等卷,抽出最下面的一张,就是曾国藩的考卷,还没来得及过目,侍臣找皇上奏事,道光爷匆匆将卷子发出,曾国藩的卷子便摆在二等之首。于是曾国藩很快升为侍讲。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曾国藩官运真是太好了,连老天都在帮衬他。

此事过后不久,曾国藩又通过任职考试,奉命出任四川正考官。大热天出差,走到保定府就生病了。扶病而行,行至西安。陕西巡抚李星沅将他请到衙门,提供医药,将养几日,起程入蜀。抵达成都之后,接到吏部通知,已于七月十五日补授翰林院侍讲之缺。

从这时起,曾国藩有了自己的门生,在官场内有了羽翼。

在八旗子弟骄奢淫逸的京城,曾国藩的清贫自守引人注目,声望节节高升。他在北京居留四年,宦况清苦,力行节俭,遇到穷困及有疾病死亡者,总是慷慨解囊。办完四川的学差,得到一千两银子的薪俸,全部寄回家里,接济家族之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曾国藩再次通过任职考试。道光爷于当月二十日在勤政殿召见他,命他出任翰林院教习庶吉士。九月份,分校庶常馆。十二月七日转补翰林院侍读。

第二年三月,曾国藩出任会试同考官。这一科湖南有八人考中,籍贯都是长沙府。贵州考中的举子,黄辅相与黄彭年二人原籍醴陵。状元为萧锦忠,朝元为孙鼎臣。去秋乡试,南元为周寿昌,也在这一科进了翰林。曾国藩当时管理长沙郡馆事,题名那一天,写了一副对联:

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

于是留下一段科举佳话。

当年五月二日,曾国藩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六月转补左庶子。

曾国藩注重理学修为,讲求平心静气,跟道光爷粉饰太平的国策正相吻合。他在道光朝得意于仕途快进,固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穆彰阿的提携。此人位高权重,处心积虑,为自己网罗人才。他是曾国藩的会试总裁,有心提拔门生,为己所用,常对道光爷称赞曾国藩遇事留心,可以大用。

野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有一天曾国藩忽然奉到上谕:道光爷第二天要召见他。当晚他在穆彰阿的府邸借宿。第二天进宫,内监将他领进一殿,并非平时等候召见的地方。过了中午,还不见皇帝召见。不久,里面传来口谕:“明日再来可也。”

曾国藩出宫,回到穆彰阿府内。穆相询问奏对情形,曾国藩摇头叹道:“没有见到皇上。叫学生明天再去。”接着,他把等待召见的处所描绘了一番。

穆相凝思片刻,问道:“你见到壁上所挂的字幅了吗?”

曾国藩回答:“学生诚惶诚恐,哪有心思四顾!”

穆相怅然说道:“机缘可惜啊。”他来回踱步,想了一会儿,召来一名干练的仆从,吩咐道:“你马上带四百两银子进宫,送给内监,请他用蜡烛照明,将那殿内壁上的字幅为本相录下来,这些银子就是给他的报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