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也可称文学院,由全国最杰出的学者组成,负责监督全国的教育,监控和整理朝廷的历史档案。
为了行政运作,大清帝国将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划分为18个省级行政区,加上由军政府管理的东北三省,以及蒙古、西藏和新疆的属地。在帝国的不同地区存在土著部落,特别是在西南省份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采用不同的规则进行管理。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府、厅、直隶州、县。县级行政区隶属于府或直隶州。2至6个县构成1个府,2个以上的府构成1个道。厅和州都是大县,直隶州是小府,但不隶属于府。首都所在的省份直隶未设巡抚,四川省也是如此,这两个省份设了总督,或称"制台"。其他省份都设巡抚。与直隶省接壤的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归一名总督管辖。由不同总督管辖的其他省份分组如下:
江苏、安徽与江西:两江总督辖区;
陕西和甘肃:陕甘总督辖区;
湖北和湖南:湖广总督辖区;
浙江和福建:闽浙总督辖区;
广东和广西:两广总督辖区;
云南和贵州:云贵总督辖区。
省级行政区最高级别的文官是总督。他是都察院编外的副都御史,也是兵部的编外成员,拥有兵部尚书的头衔。尽管他主要是一名文官,但他却掌管着辖区内除满人驻军以外的所有部队。一个省的巡抚被视为总督的助手而非下属,主持该省的日常行政。巡抚之下依次为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管理财政,在某些公务中担任巡抚的助理;按察使则是省级的法官。有些省份设了盐道,主持盐税的征收;还有粮道,掌管公粮征集。这四名官员组成省政府的行政会,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有了省级最高军事会议的名义。
道台对两个以上的府拥有行政管辖权,也能指挥本辖区内除满人部队以外的军事力量。一般而言,他是省级当局与府级官员之间的沟通环节。府的首脑是知府,他是县级官员与道台之间的沟通渠道。直隶州首脑--直隶州知州的职能类似于知府,而一般知州的职能类似于知县。
政府构架中的基层单位是县。它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市政、司法和财政单位。威廉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指出,18行省中的县级行政区共有1285个,可以视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县级行政区数目。县级政府所在地多数是一座四面围墙的城镇,城镇的名称与县名相同。"其中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被登记在册,这个籍贯是他不愿丧失或放弃的,不论置身帝国或外部世界的哪个地方,他内心的这份感受都会向他召唤。如果他属于绅士阶层,那么这里会有他祖先的祠堂;如果他不是绅士,这里也有他祖先的家业。只要情况允许,他在晚年会回归故土,如果客死他乡,也要把尸骨运回。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都会以他所属的县份来标识自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