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节:左宗棠的青壮年时代(2)

左宗棠传 作者:(美)W.L.贝尔斯


《三字经》学完,就要学《百家姓》。这是一串汉字表,按诗体排列,其中所有的汉字都能用作中国人的姓氏;还有《千字文》,此文正好包含1000个汉字,其中没有任何两个字的字形和意思相同,主题大致是对《三字经》的补充。这个序列的下一课本是《千家诗》,一个短小的诗集,其中每首诗都是4句;《弟子规》,是孔子和他一位弟子有关孝道的谈话记录;《小学》,是大儒朱熹撰写的课本。关于最后这个课本,威廉斯说它是经过精心设计,以展示"所有年龄阶段的中国人有关教育原理、社交、行为准则的理念"。他还引用了一句中国名人的话:"我们信赖《小学》犹如信赖天神,尊敬它犹如尊敬父母。"

所有这些课文都被学生牢记下来,很少忘记,年迈时也不能忘。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课文都没有写成土话,而是写成古典文言。这种语言如此简洁深奥,为那些掌握了它的人开辟了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群体。

这就是为4岁的小左宗棠准备的精神食粮。除了学习这些课文以外,他开始学习写字,把薄纸覆盖在模板上临摹大字,直到熟练为止。他的学习一定颇为出色,因为他在6岁就进入了中国教育真正基础部分的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们一起构成"四书"。

"四书"经过杰出的儒家学者朱熹做了繁琐的注解,阐释正文的意思。注解部分和正文同样重要,它是儒家哲学的正统解说。何况,如果没有注解,当代中国的普通文人是无法理解原文的。学完"四书"就要学"五经",这五部书是"中国经典"。五经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四书五经要求背记,只有《易》有时除外。志向高远的学生还会把注解也背熟,这种人并不罕见。[1]

一个中国男孩所受的教育决不局限于背诵经典。最难的部分是作文和修辞--学习以简洁、雄健、隽永的风格写作。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有实力的书法家和文体家,需要吃苦耐劳,钻研不倦,还要记忆超凡。左宗棠在9岁开始学习作文。这一部分学习进程将会决定求官学者在考试中的成败。他必须撰写无数论文,主题取自经典,模拟那些最可能出现的试题。书法和文体至关紧要,而思想必须与经典保持严格的一致。在考试中表达与经典背道而驰的思想观念将是致命的缺陷。

学生的作息时间格外严格。学习时间从天亮到上午10点左右,又从中午到下午6点左右。在夏季,他们通常下午无课,但在冬季还要上晚课。新年前有1个月假期,普通节庆也可以休假,但是在旧中国的学年中没有放假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教师不用为教学方法伤脑筋,他们有一套完全标准化的教学流程。首先,学生跟随教师诵读指定的课文,直到他能够读出汉字的发音和声调。接着他会大声朗读,直到教师要求他背诵。他走到教师身边,把课本交给教师,然后背对教师背诵。这一关通过之后,老师又指定一篇新课文。不刻苦的学生会即时受到严厉的处罚。通常的处罚是用一根尺子重击左手的手掌--右手决不会挨打,因为这只手要用于写字,不能伤害。手掌被打得肿高一倍的情况并不罕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