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澳大利亚的童年(1)

我的世行之路:跨越贫富两界的跌宕人生 作者:(美)詹姆斯·沃尔芬森


在我人生的前10年,我感觉到我们家并没有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一直都在为维持生计而奔波。每当家里的财务压力变大时,我就会看到父亲那种努力维持着自尊,同时又感到困窘的让人心碎的样子……我很珍惜和母亲独处的时间。她让我体验她曾经受过的教育,与我分享她对音乐的热情,鼓励我用钢琴弹奏新的乐曲,教我怎样在淡黄色的大纸上画画。

    父亲决定去悉尼可能是受到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曾到澳大利亚寻求庇护的影响。罗斯柴尔德年轻时曾用假名乘船来到澳大利亚,他没有通知任何家人或朋友就离开了,原因就像后来他所解释的,他想要看看“离开罗斯柴尔德家族,生活会是什么样”。他没带钱也没带支票,最初在墨尔本一家赛马场做赌注登记经纪人,后来做了牛贩子,将牛群从澳大利亚的最北部赶到南部的拍卖场。8个月后,家人找到了他,他返回了伦敦。

父亲在伦敦白教堂路的一座大房子里长大,那里离伦敦东区金融城入口的标志阿尔德盖特·庞普酒店不远。家族烟草工厂占了房子一层的大部分空间,还有一间出租给不同房客的店铺。对一个从东欧犹太小镇到伦敦闯荡的人来说,我的祖父内森·沃尔芬森是成功的。他以土耳其人占领奥德萨市时一位军官的名字将公司命名为加德耶·贝烟草公司,他的公司在生产优质烟草和手工卷烟方面享有盛誉,伦敦最好的零售商和下议院都是他的客户。

父亲的大姐米莉是一个钢琴家,而他的母亲玛丽,身高只有5.1英尺,总是摇摇晃晃地穿着很高的高跟鞋,她们总是把家里的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玛丽性格热情、精力充沛,有时会突然即兴跳起俄罗斯舞蹈。我父亲海曼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在米莉学习音乐、哥哥莫里斯在一楼工厂学着搅拌烟草时,父亲选择了自己的路。他考入了著名的伦敦金融城学校,仅仅14岁就毕业了。和祖父一同工作了几年之后,父亲开始在圣托马斯医院学医。那时,父亲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他一直坚持学习,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终打乱了这一切。莫里斯已经报名参军了,父亲还没有拿到学位,但形势所迫,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参军。人们不断强烈地请愿,迫使英国陆军部同意成立新的犹太人作战部队,父亲虚报了年龄,离开医学院加入了英国皇家燧发枪团新成立的一个营。这一决定使他不再可能成为职业医生,但这个决定也把他带到了巴勒斯坦,并在那里认识了詹姆斯·罗斯柴尔德,当时詹姆斯已官居少校。

父亲和罗斯柴尔德都在皇家燧发枪团的犹太人旅,这是第一支以希伯来语为军团语言的英国部队。因为父亲的希伯来语非常流利,他被派去发布英国军队的第一批希伯来语命令。他手写了那些命令,几天后收到了一台希伯来字母打字机,他把命令打了出来。我有这两份历史文件的复印件,上面有父亲作为军团副官的签名。部队积极招募新兵,戴维·本–古里安和伊扎克·本–兹维都在此时入伍,这两人在当代以色列仍然颇受爱戴。父亲被任命为中尉,后又晋升为上尉,但他担任过的最重要的职位还是做罗斯柴尔德少校的副官。他们建立了亲密而有效的工作关系。“一战”后二人一同回到英国,父亲继续跟随罗斯柴尔德,做了他的私人秘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