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澳大利亚的童年(3)

我的世行之路:跨越贫富两界的跌宕人生 作者:(美)詹姆斯·沃尔芬森


我很珍惜和母亲独处的时间。她让我体验她曾经受过的教育,与我分享她对音乐的热情,鼓励我用钢琴弹奏新的乐曲,教我怎样在淡黄色的大纸上画画。

财务压力是家里频频出现紧张气氛的另一个原因。随后的几年中,父亲的工作有了进展,我也有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这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感。但当我还是个孩子时,目睹他们为钱焦虑,对年仅7岁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我总是在脑中制订应急计划,我的要求不高,我记得我当时想,只要我能有10英镑,我的生活就会是安全的。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就在纸片上进行计算,算出如果我只吃奶酪和面包的话,100英镑可以够我用多久,或者如果我有一盒葡萄干,又会怎样?所以成年后我一直保持这种着魔似的习惯,也不足为奇。和妻子伊莱恩结婚后,我的目标是拥有10万美元,因为我知道有了这笔钱,我能够照顾好我的家庭,至少能维持几年,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有保障。经济上的不安全感是我童年生活的现实,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方法让我不受它的伤害。

每当家里的财务压力变大时,我就会看到父亲那种努力维持着自尊,同时又感到困窘的让人心碎的样子。虽然他从不表达出来,母亲却能够很好地适应,她总会想办法拿出一点儿钱:多找一份工作,或者从眼下的工作中节省出一些钱,默默地支付家里的开销,以免伤害到丈夫的感情。如果我们需要什么但又买不起的话,父亲就会发火。那时我就能感到其实他是在生自己的气。

在那些缺钱的日子里,父亲只有一次让我感到失望。在我13岁那年行受诫礼时,哈里伯祖送了我一套金镑①做礼物。我把金镑精心摆放在一个旧的雪茄盒里,每层金镑之间都铺了纸。那些年哈里不断送来新的金镑,我总共集了32枚。那个宝贝盒子放在父亲壁橱的抽屉里,我常常去看上两眼,把金镑放在手里感受它们的重量,然后把它们举起来冲着光端详。有一天,那个雪茄盒不见了。我把整个公寓都找遍了,还是没有看到它的影子。我向父母问起盒子的去向,却因为不该问这个挨了骂。我觉得很困惑而且非常失望,我试着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明显,父亲把金镑卖掉了。

虽然现在想起来觉得合情合理,但当时我不明白我的金镑和父亲的财务问题有什么关系。我不记得母亲曾给我解释过是怎么回事,她也没有试着安抚我。当家里的财务压力显露出来时,她就会保持沉默,始终站在父亲那一边。我从来不曾质疑过她对父亲的忠诚,但贝蒂离开家后,我不得不自己把问题想明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