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观:最基础的要件

读人 作者:(美)乔艾琳·狄米曲斯


 

当我选择陪审员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组合一群愿意以开放的心胸来听我客户陈述的人。要保持完全的客观很简单,我对任何一个获选或未获选的陪审员都没有偏爱;他们不是我的朋友和家人,我根本不认识他们。说得更坦白吧,我一辈子也不会再见到他们了。

当我刚开始把自己读人的能力用在生活上时,我很快发现在法庭上视为本能的客观性才真正是我最大的致命伤。生活中,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观感。我很怕自己说了“是的”“不行”“你说的不对”或“你做的不够好”那样的话以后的感觉。为了把我在法庭的那套方法用到生活中,我一定要养成同样的客观性。只有在能客观地看人以后,才能正确无误地读人。

很不幸,大抵说来,越是你生命中的重要决定,你就越难保持客观!但我们在某个朋友适不适合跟自己的哥哥“盲目约会”这码子事上,却好像更容易客观——如果她是同事,那就更危险;如果她是你上司,那就雪上加霜;要是她是你最好的朋友,我劝你就算了!

因为我们都倾向依自己当时痛苦或喜乐的情绪来做决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捡最省事、冲突最少的解决办法,因为情绪让我们看不到全局或日后的发展。如果一名女子的男友老是和其他女人打情骂俏,她可能会注意到;但是当她深陷爱河、根本不愿承认男友的花心时——她就会宁可相信男友只是“落落大方”而已;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他是别人的男友,她一定就不会这么留情了。和新员工老处不好的老板,宁愿自我安慰说对方是患了“新手恐慌症”,而不愿面对应该解雇对方的事实。一名有个老年痴呆症母亲的妇女,会找些借口来掩饰母亲的古怪行为,而不愿面对令人心碎的真相。

不管真相有多可怕,我们都倾向于鸵鸟心态。几年前,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正值青春期的女儿一定是得了“相思病”,虽然据她所知,女儿从来没有和什么人约会过。

“你怎么知道她是相思病?”我很想知道。

“嗯……她的成绩一直往下掉,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了,每天很晚才睡觉,在外面晃到很晚也不打电话回家,整个人好像很迷乱……”

在我看来,这些行为明显是“吸毒”,而不是什么“情窦初开”。我一面同情朋友,一面很婉转地提出这种可能性;她只考虑了一下就说她不信。直到六个月后我朋友才质问女儿,那时她女儿早已不想隐瞒,打算去接受治疗了。

对不舒服和恼怒的事情“干脆闭上眼睛”(和心扉),是人类的本性。里昂·费司庭格于1957年称此现象为“认知不协调”,它的征状之一,就是拒绝接受明显的事实,像我朋友对她女儿的事一样——这同时也是一种妄想式思考。“妄想”适用于当人完全无视于现实,或会无意义的喃喃自语,不然就是天马行空的乱扯。不过,大部分的“妄想式活动”,都只发生在你我这种平凡人在被迫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只因真相总是很难看得到,特别是当我们不愿意去看时。

一时丧失客观的原因,还是在某种认知不协调或妄想式思考上。尽管不容易克服,但我们还是可以改变那种刻意忽视真象的倾向。首先,我们要明白让我们难过、刻意忽略,甚至扭曲事实、不愿面对真相的真正原因,我发现有四种心理状态最容易害我们失去客观性的陷阱。

四种最易使人失去客观性的陷阱

1. 情感投入:蒙蔽真相        2. 需求        3. 恐惧         4. 防卫    

如果你会在这四种心理状态的影响下而变得不敢去做决定,那么你一定不能保持客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