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一号公敌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全传 作者:亚诺


联邦调查局之所以能屡破刑事大案,跟它的独特优势有关。它作为美国唯一对外公布有关犯罪活动统计数据的机关,可以人为地夸大自己在破获绑架案和劫匪案中的战果。当然,联邦调查局有自由选择打击目标和“全民公敌”。为了破案成功,联邦调查局选择的往往是便于追捕、知名度又大的亡命之徒,而不是规模庞大的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如此一来,联邦调查局就可以取得可观的破案率,形成巨大的轰动效应。随着声名远播的犯罪分子以每周一个以上的速度被捉拿归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联邦调查局很快就确立了在维系国家安全方面的权威地位,这也就是联邦调查局的名声蒸蒸日上的一个基本原因。

一号公敌迪林杰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约翰·迪林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的传奇人物。此人于1903年出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一个杂货商家庭。他的智商虽然很高,但却不喜欢学习,所以只读到中学就退学了。后来参加了海军,可在这里,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好评,因为他总喜欢开小差。在被海军方面辞退后,他开始无所事事。他的父母希望他能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这个人非常有自尊,因为他当时没有工作,所以总觉得被父母养着很不舒服。在这个时候,他儿时的好友找到他,并且与他疯狂地出入娱乐场所,二人喜欢上了赌博,不久后,迪林杰仅有的一点积蓄就输光了。他的那位朋友把他介绍给了当地一个混黑道的人,在这个人的指点下,他开始了他的抢劫生涯。这一年他21岁。

他第一次做案是非常可笑的。他和他的伙伴冲进了一家杂货铺,可是由于心理紧张加上杂货铺里的人反抗,他们只是把杂货铺里的人打了个半死,然后又把杂货铺乱砸一通,什么都没有拿就跑了。

不过随着经验与胆量的进步,迪林杰在后来的抢劫生涯中收获颇丰,但在一次抢劫过程中,他遭到了逮捕。检查官当时希望他能立即认罪,因为这样可以让他有理由对其宽大处理。迪林杰承认了犯罪,可他换来的却是被判刑20年。在监狱中,他受到了非人的虐待,险些死在监狱中。不过在监狱中,他也有收获,那就是结识了两个职业银行抢劫犯哈里·皮尔庞特和霍默·范米特。当这两个抢劫犯被转移去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市的州监狱时,迪林杰成功地争取到了和他们一起转移,并在那里遇见了他们匪帮另外两个未来的成员——约翰·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马克利。他们在一起商量决定出去后做一番大事业,但是,要想做成这番大事业,就必须先出狱。出狱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越狱,第二个就是好好表现,争取提前被释放或被假释。

突然有很多人发现,迪林杰的表现莫名其妙地好了起来,这一现象给假释委员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们在1933年5月22日提前释放了他。出狱后的迪林杰一点都没有时间休闲,立即参与了抢劫银行的行动。他所以要抢劫银行,是因为他是个守信的人,在出狱前,他对那几个好伙伴说,一定要把他们解救出去。而解救的方法就是必须先搞到枪。他用抢来的钱买了手枪,并且把枪从监狱的墙上扔给了他的同伙。然而皮尔庞特还没有拿到这些武器,其他犯人就把他们交给监狱长了。另一批手枪藏在预定送给监狱衬衣厂的一个线桶中。这一次,没有人给监狱长通风报信。

在1933年9月26日,皮尔庞特匪帮成功逃出监狱。

但此时,迪林杰却被送回了监狱。因为他当时耐不住寂寞,想去看他一个女朋友,半路上,他被活捉。该年的10月12日,皮尔庞特匪帮冲进了俄亥俄州莱马市监狱,打死了行政司法长官,把迪林杰解救出来。从那以后,这伙人开始大肆抢劫银行。“一号公敌”约翰·迪林杰的故事正式上演。

迪林杰虽然不是个匪帮的头儿,但他比头儿哈里·皮尔庞特更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这在于他的形象广告:他经常头戴一顶时髦的白色平顶草帽,和出纳员与顾客谈笑风生,即使附近有一道敞开的门,他也还是像运动员一样一跃跳过出纳员身边的隔栏。这一漂亮的动作已经成为他个人的象征。这个匪帮叱咤风云,整个中西部都成了他们的战场。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威斯康星州、南达科他州和特拉华州的银行全部被他们抢了个遍!他们抢劫银行,同时还袭击警察的武器库,活动范围从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直至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

法律这个时候似乎是死掉了,没有人能捉住他们,而他们却在逍遥法外,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大人物!

但有一次,迪林杰失手了。那是他在印第安纳州作案时由于提前被警方得知而遭到逮捕。但是,新闻界和地方政界人物由于捉到了这个大人物,而让押解迪林杰到印第安纳州克朗波因特市监狱变成了一次大狂欢!

正当政府还没有彻底放松下来的时候,迪林杰居然用一把木制假枪挟持了看守,成功逃脱!美国政府很无奈也很愤怒,联邦调查局主动请缨,开始向迪林杰开战。联邦调查局的介入使迪林杰举步维艰。他曾经有两次险些就被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活捉,可是,凭借多年的盗贼经验,他成功逃脱了。

第一次是联邦调查局两名特工查到了他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的一座公寓养伤,伤是前几天联邦调查局追捕时送给他的“礼物”。

特工们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敲门。门开了,但不是迪林杰,而是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试图保护男友,用整个身子挡在门口。就这么一点时间,使得房间里的迪林杰有机会抓起一把枪,然后一阵乱射,最终从惊恐的特工人员中杀出一条血路而逃之夭夭。

第二次是联邦调查局对他的家庭农场进行了监视。迪林杰再次用计骗过了联邦调查局特工,当特工们在外边监视他正准备冲进去的时候,他早就从特工们身边溜走和家人共享天伦去了。

但是,天佑勤人。联邦调查局动用了大批探员和这些人的努力,最终,联邦调查局找到了一个它一直期盼的线索。

1934年4月底,联邦调查局的一个线人向联邦调查局告密,迪林杰等一帮匪徒藏在威斯康星州北部小波西米亚的一个旅游胜地。联邦调查局芝加哥办事处主任帕维斯紧急制订了一项捉捕计划,带大批特工去了小波西米亚。局长胡佛在华盛顿立即做好了向新闻界发布好消息的准备。

当联邦调查局的武装人员开始逼进那个旅游胜地的时候,迪林杰正在一家小旅馆开怀畅饮,特工人员穿过旅馆附近的矮树丛向迪林杰逼近。但由于这些特工早已经闻听迪林杰的大名,所以不免心慌,在潜行过程中发出了声响。小旅馆的几只狗立即吠叫起来,电灯一下子全都亮了。

迪林杰一伙敏锐地感觉到他们被包围了,他们拿出了困兽力斗的勇气来,亮出武器与联邦调查局特工短兵相接,枪战开始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不及离开旅馆的旅客们其中一名被打死,另两名受了重伤。迪林杰一伙已经发了疯。他们的一个新成员“娃娃脸”纳尔逊希望能趁这个机会递上一个投名状,从小屋里用机枪向树林里猛烈而疯狂地扫射。屋外一片混乱!四面八方都是枪声,狗在狂吠,受伤者在痛苦地叫喊!而联邦调查局的武装人员们在这个关键时刻居然被灌木丛和铁丝网挂住了??

趁此机会,迪林杰及其同伙从小屋后面溜了出去,消失在黑暗之中。联邦调查局损失了一名特工,另有一名负了重伤。

华盛顿的胡佛局长等了半天,居然等来了这样一个消息,让他非常尴尬。媒体认为,联邦调查局没有能力捉住迪林杰很是羞愧。

这一次任务失败后,联邦调查局再次重新定位和部署,他们把约翰·迪林杰列为“一号公敌”,并向全国发了通缉令。

在这个时候,任何人都知道,联邦调查局想要挽回声誉,就必须要把迪林杰打死。助理司法部长约瑟夫·基南“愤怒地捶打桌子”并发誓说,“我不知道我们将在哪里或何时抓到迪林杰,但我们一定要抓住他!”局长胡佛派出了赛穆尔·考利巡官带着一支特别缉捕队去加强帕维斯领导的芝加哥办事处。胡佛命令考利:“盯住迪林杰。哪儿有线索就到哪儿去。逮捕与他哪怕有过很浅关系的每一个人。如果能够的话,就活捉他。”

三个多月后,1934年7月21日,一个名叫安娜·赛奇的女人打通了联邦调查局的电话。她是印第安纳州一家妓院的鸨母,当时政府正准备以伤风败俗的罪名把她驱逐回其故国罗马尼亚。如果政府答应停止进行这一法律程序,作为回报,她愿意交出妓院的一个常客,而这个客人就是约翰·迪林杰。

联邦调查局狂喜!立即答应一定会尽力帮她的忙,并很快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捉捕组。

这个月的22日晚上,安娜·赛奇给他们来电话说,迪林杰要去芝加哥市奥格拉夫剧院看电影,她也跟随,还有一个他的女朋友。

情报非常重要!

联邦调查局约定在附近设下埋伏,届时这个妓院的负责人将穿一套红色衣服作为标记。捉捕组负责人反复叮嘱手下人:“先生们,你们知道约翰·迪林杰的特征。如果我们发现他而让他逃脱了,对于我们联邦调查局来说将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埋伏已经设好,电影散场后,观众涌出电影院大门,捉捕小组成员仔细地搜寻着每一张脸。

10点半左右,迪林杰慢悠悠地走出了剧院门口,身边跟着穿红衣服的那个妓院负责人和另外一个叫波利的女人。特工们立即紧随其后。

走出一段时间后,那个叫波利的女人觉得气氛不对,并迅速对迪林杰做出了提醒。迪林杰脸色微变,迅速推开身边的两个女人,转身从怀里掏枪。

但是,他的速度不够快,因为特工们早已经把枪瞄准了他。

一名特工朝转过身来的迪林杰连开三枪!

头两枪打中了迪林杰的心脏下面,他踉踉跄跄地往前又走了两步,这时,第三枪打中了他的头部。

联邦调查局宣布,迪林杰当场被毙命!

闻听此讯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在华盛顿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参加此次战斗的特工们大加赞赏。司法部长也对特工们的表现做出夸奖。几天后,“一号公敌”迪林杰被特工击毙时所戴的牛仔帽、墨镜、衬衣口袋里的一支雪茄、手里拿着的枪,被悉数在展览会上展示。三天展览完毕后,这些“一号公敌”的遗物被存入了联邦调查局的“荣誉室”。

和以往一样,联邦调查局击毙迪林杰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此事件向民众大肆宣传联邦调查局的能力。这种宣传非常有效,以至于在迪林杰死了数十年后,这个案件依然还能吸引美国民众的想象力。无疑,把迪林杰送进地狱,让联邦调查局不仅赢得了荣誉,而且使美国公众永远对它感恩戴德,崇拜不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