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序言

最好不相见 作者:傅林


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还在求学的笔者,流连在温暖的学校图书馆里,突然心血来潮,借出了一本已经发黄的书——《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在此之前,笔者对仓央嘉措的事情没有一点知晓。粗看了一下,这本书对笔者的内心产生了很大冲击——因为此前不曾见到过这样奇特的一生,这样令人慨叹的人物。同时,我也才知道,祖国的边疆曾发生过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历史上的惊心动魄和图书馆中的静谧平和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唏嘘不已。这一次心血来潮,开启了笔者和仓央嘉措以及西藏历史文化的诸多缘分。

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仓央嘉措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留存于世的诗篇虽只有60来首短歌(实际或许更少),但足以奠定他的文学史地位。我们知道,与其风格类似的汉语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不过305首而已。更有很多影响深远的诗人只有数首甚至一首作品留存世间。诗歌的世界里,向来是不以数量决定成就的。很能说明问题,并且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历史上据说留下诗篇数量最多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现在能找到的乾隆诗作有四万多首,但恐怕没有一首能给人留下印象。

仓央嘉措的文学史地位因其诗被很多人翻译成汉语而更加超越其他藏语诗人,这自然是其诗本身的文学成就所必然会得到的。当然,如果仓央嘉措现在的读者能因此产生对藏语诗歌和其他文学体式的兴趣,想进一步去了解,或直接学习藏语,则仓央嘉措的功德就更大了。每一个人的正常的文学阅读史,总是以某一个人为起点,再慢慢串联起更多的人。

和仓央嘉措的诗相比,他本人的一生也同样很精彩——当然,这是对几百年后的读者来说的,对于当事人,只不过是凄惨寂寞而已。仓央嘉措是曾经的宗教领袖,先是被废黜,又在多年后被追认。他本应是一个禁绝一切情欲的高僧,但他诗歌中表达的却偏偏是细腻强烈的爱情。多种矛盾交织在他身上,造就了一个历史的奇特事件。想象这样一个人所面对的人生问题,思考他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是颇具哲学和宗教意义的课题。

给仓央嘉措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传是艰难的,因为仓央嘉措的被废黜,很多资料都湮没在历史中了,现存的材料也都互相矛盾,最大的问题:仓央嘉措到底有没有在23岁时病死在青海湖边?这个问题已经是永久的谜团,至于其他事件,也多有互相抵触的地方。作为一个传记作者,只能在多种记载中选取那个合乎情理的,这一点,我想应当事先告白于所有读者。

给仓央嘉措作传也是幸福的。仓央嘉措的时代,整个中国正处在重大的调整之中,国家广阔的边疆正在向和平安定的局面做最后的冲刺,各种历史问题充分显示出来,被康熙皇帝等政治领袖一一化解。仓央嘉措正是这个历史巨变中的一个象征,他的存与废,个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了当时西藏、青海、蒙古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命运。从仓央嘉措事件出发,我们可以对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这一重大变革时期做一个全局的认识。笔者通过作传而细细体会此中微妙,自是深受教益。读者若能因此体察当时局势,洞悉历史奥秘,反思人情事理,也必然有所收获。

死者长已矣。仓央嘉措已经进入历史长河很久了,他的父母,他的爱人,他的敌人,他的信众,也都已随风而去。但不要忘了,我们这里读到的可能如小说一般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当年的人物身上,都是痛及一生的命运。如果他们的灵魂还留存着,那我们要为他们深深地祈祷,祝福他们的痛苦也随风飘散,祝福他们的快乐也常驻心间。

写下这些文字的我,读到这些文字的你,也要走进那条时间的长河里,只是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的名字也有幸被将来的人提起,他们是否也在慨叹我们经历的一切,就像我们此时此刻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