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总是有种种美好的愿望和构想,然而,现实却不能尽如人意,反而一再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解答,千人千面,没有定论。这就注定“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模式的长期存在,然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大国,许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某些时候,人们连石头在哪里都不知道,何谈摸着石头过河?
新世纪第一个10年即将结束时,中国和世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给经济学家带去诸多难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级贷款犹如一颗埋藏已久的定时炸弹在2007年轰然爆炸,掀起轩然大波。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在金融危机冲击波中倒下的第一枚多米诺骨牌。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大萧条来临了。
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席卷全球各国:冰岛面临破产;比利时全国陷入瘫痪;百万英国人破产,每户家庭蒸发6万英镑;德国人也未能幸免。西方世界引以为豪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遭受质疑。“与他国相比,中国固若金汤。”德国之声的播音员在电波中不无期待地评论,“中国虽不是金融危机的救世主,但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
这样的评价显然过高估计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全球一体化时代,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超然物外,“蝴蝶效应”带来的风吹草动可能在一瞬间放大为全球风暴。严重依赖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并非德国人想象中那么不可动摇,世界经济的连锁反应很快就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股市最先摧折,狂跌不止,连带波及实体经济,传至企业界,制造业不断告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广东等省份,中小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出现大面积倒闭。浙江台州,5371家上规模企业中,亏损1111家,亏损面达20%。飞跃集团资金链告急,缝纫机大王邱继宝忍痛割让69%的股权,造成企业界巨大惶恐。
中小企业饱受折磨,大型企业也危机四伏。各行各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牵连,一方受挫,波及八方。钢铁、煤炭、石油、基建等行业纷纷采取保守的过冬政策,导致整体经济运行疲软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