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动物的睡眠(2)

动物趣谈:有趣的动物们 作者:读者丛书编辑组


与此相对照的是短眠者,短眠动物中有马、牛、驴、象等。它们一般每天仅睡3~4小时,其中大象睡的稍多些。

像牛、羊这样的短眠者,虽然每天仅睡4个半小时,可是它们还有“倒觉”的时间,牛每天要有8小时“倒觉”。倒觉时它处于似睡非睡状态,头部和颈部依然上举,身体下卧,这是牛的反刍状态,是一种从觉醒向睡眠的过渡状态。

动物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其物质代谢情况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小型动物代谢旺盛,寿命很短,睡眠时间却很长。例如,刺猬的寿命只有6年,可它睡眠时间很长,每天要睡17~18小时。相反,大型动物代谢较低,寿命较长,睡眠时间却很短。例如,马的寿命长达46年,每天仅睡3个小时觉。代谢快,睡眠长;代谢慢,睡眠短。

也有特例,有一种叫做“吉尔瓶鼻海豚”的水栖哺乳动物,生活在黑海,是鲸的同族,体重200公斤。用脑电图检测这种海豚的睡眠,证明它是用左脑和右脑轮流睡眠的。当大脑左半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右脑半球却在清醒着;相反,右脑睡时左脑却在醒着。这样每30~60分钟交替一次,从来没有左右脑同睡或同醒的时候。这种海豚很难区分它是长眠者还是短眠者。

试探动物睡眠的起源

从生物进化史上看,动物的睡眠可能来源于动物的休息。休息可能是睡眠的最初形态。

据英国动物学家丹尼斯·林特雷姆的观察报告,鸽子和大雁这两种鸟类都可以不睡觉,但都必须要休息。当鸽子单独睡眠时,它不得不随时睁睁眼睛,探视周围有否险情,时刻警惕。当鸽子群居时,大家都睡眠,只留一只鸽子醒着“值班”就行了。

大雁这种候鸟,每年春秋千里远征,南北飞渡,远涉重洋,有时几天几夜连续飞而不能睡眠,这说明高等动物的睡眠不一定是绝对必需的,但大雁在长途飞渡大洋时,暂时滑翔期间的休息却是不可缺少的。大雁不睡可以持续飞,不休息就不能持续飞。

我们再来看看爬虫类的睡眠。在进化史上爬虫类是鸟类的祖先。美国的睡眠研究专家爱德华·塔巴对变色龙这一爬行动物的睡眠行动有如下描述:日落之前,变色龙必定爬在树上,尾巴像钟表发条那样缠绕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两个眼球向不同方向转动,这就是睡前状态。这时即使有小昆虫落在身上,它也无视。日落以后,它闭上环状的眼盖,眼球深陷,像冬眠动物一样,只要没有干扰,它就以这种姿态过一整夜。这种状态很难判定它是在睡眠还是在休息。从脑电图来看,爬行类和鸟类睡眠的波谱也是不一样的。青蛙和蝾螈两栖动物,即使在觉醒状态,遇到低温寒冷气候,它也会僵直不动,很难与睡眠区别。

下面接着考察一下无脊椎动物的睡眠。有一种叫做蛞蝓的巨大软体动物,栖息于海中。根据美国研究者菲利克斯·斯特姆瓦萨的观察报告,蛞蝓在水槽中饲养时,白天它到处爬行,不间断地觅食。傍晚以后,它便爬到水槽的一端,缩在那里不动,夜间偶尔动一动头部和触角,日出之后它重新醒来活动。这一晚很难判定蛞蝓是在休息还是在睡眠。

还有一种叫做谷蛾的无脊椎动物,活动期很短,休息期很长。它休息时触角折向身后,两羽下垂,一动不动,如果用小钳子去夹它的翅膀,它也没有反应。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无脊椎动物当中,确实存在着与睡眠相似的休息期。低等动物的这种休息状态很可能是后来高等动物睡眠状态的起源。

动物的睡眠与冬眠

严冬季节对很多动物来说都是难以忍耐的季节。候鸟一到秋天必须飞向暖和的南方,是为了躲避严寒。但很多哺乳动物并不逃避寒冬,它们有很多会自行调节体内条件,以对付危境。把呼吸的循环控制在最小限度,创造出与睡眠相似那样一种休息状态,那时它们的体温接近冰点,物质代谢控制在正常值的10%~15%。刺猬、蝙蝠、鼬鼠、土拨鼠、仓鼠等就是这样一些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它们靠消耗自己体内的脂肪过日子。

松鼠、野狗、黑熊等动物并不真正冬眠,而是“冬休”。在冬休期间它们的体温、呼吸、脉搏等并不比正常睡眠时低下。冬休期间,动物把自己封闭在窝里,靠消耗身体的储备和贮藏的食料过日子。熊类冬季“蹲仓”就是一种冬休。向冬眠过渡的动物睡眠是从慢波睡眠开始的,例如山鼬在进入到冬眠状态时,可以连续地记录到慢波,但未记录到快波。因此,我们可以说,冬休不同于冬眠,冬眠也不同于平常的睡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