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动物的组群效应(1)

动物趣谈:有趣的动物们 作者:读者丛书编辑组


陈效一

人类许多最感人的事迹和最崇高的成就,都得归功于其群居的天性,归功于人类最伟大的友情与合作。但是,人类在群居中也表现了仇视与敌对。人类这后一个特点,随着人口的增加已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注目。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与生存,即使我们对动物的社会行为不感兴趣,也该对它们在共栖合作这件大事上的处理之道,仔细探索一番。

动物群居的优点

许多种动物都集聚成群生活,因为动物的群居在迁徙、御敌和捕食等方面,可以有很多好处。

过群居生活的野生动物更安全些,因为几百双敏锐的眼睛能及早发现敌人。群居动物不但能在群中相互嬉戏,更便于集体狩猎。

狐狸是犬科动物中最散漫的食肉动物,不过群体生活。然而到了难捕食的冬季,它们也集聚起来,共同设法去捕捉狍子一类较大的动物。狼成群结队偶尔也会伤人;豺集中力量可以去围攻鹿群;而成群的鬣狗甚至能捕食年老的狮子。

海豚的凶猛近亲--虎鲸成群围攻鲸,甚至能把鲸撕成碎块。独角鲸在严冬时成大群聚在一起,在同一地方游动,不断地潜上潜下,把水搅浑,以免海水结冰。如果在它们生活的北极浮冰区没有一个很大的未冻水面,独角鲸就会窒息而死。

河狸以及热带的文鸟也都聚在一起,共同修筑“住房”。

各种动物与自己的同类集聚在一起,除了能得到这些明显的好处外,过集体生活还有一些奥秘的益处。目前对这些益处还没有深入研究,但是这些益处是比较明显的。

科学家们发现,当蚂蚁和白蚁数量很多时,它们干起活来就很积极,比那些离群的要干得好些。这种奇怪的现象,被称为“组群效应”。

两三个蜚蠊在一起,比单独时能选择更正确的逃跑路线,能更好地识别方向。金鱼在一起时的胃口比单独时要好些,即便是吃同量的食物,集体时比单独时长得快些。金鱼和其他一些鱼类,成群时消耗的能量也少些,在需氧方面可以说明这一点--单独的金鱼需氧量显然要多些。

有些动物的组群效应不典型,但也可看出组群现象,如丸花蜂、蝇、象虫、蝗虫、家鼠和鸡等。

大群的动物,比小群或单独时,受到凶猛动物的伤害会少些。这一点曾用某些动物做过实验。成群的动物,并不仅仅是能增加警觉性,而且还具有集体的心理震慑作用,可以使来犯的敌人仓皇失措。

蜜蜂大家庭的情谊

蜜蜂给我们树立了手足情谊的良好榜样。

蜜蜂生活在一个友好的大家庭里,大些的喂养小些的,给小的打扫卫生、喂它们食物、给它们水喝、保护它们,当需要时,还给它们取暖,或者给它们扇风降温。这些为了后代的操心事儿,是由年长的工蜂姐姐们完成的,要知道工蜂是雌性的。

有趣的是,在每个生产工段劳动的蜜蜂,正好适合实际需要,既不会多,也不会少。那么是谁调配工蜂在蜂房里的工作呢?

实际上它们不用领导。在蜂房里没有为所有蜜蜂设立的共同调度点。正如有位学者说的那样,每只工蜂都知道自己在蜂房中的位置,知道它们在当时应该做什么。

工蜂对照管幼虫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它们不知疲倦地精心工作,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出差错。让我们看看蜜蜂从事温度调节的劳动过程。

当蜂房里开始繁殖时,有幼虫的蜂房总是保持一定的温度。

担任保姆工作的工蜂如果一觉察“育婴室”内开始降温,它们马上会聚集到正在繁育后代的蜂房上,像盖被子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把蜂房盖好。此时,每只工蜂尽量颤动翅膀,使自身的温度升高,并使热量在蜂房散开,于是“育婴室”里的温度便随着提高了。

在炎热的日子里,工蜂又会给蜂箱降温。所用的办法是大家所熟悉的,就是通过水分蒸发来排热。从保姆蜂察觉蜂箱过热时起,到运水工蜂找来水,约需15~30分钟。在“救护队”运水还没有回来以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蜜蜂幼虫就可能死亡。这时,工蜂只好做出一定的牺牲:从嗉囊里将花蜜甩出,喷洒在蜂房里。因为花蜜的成分有1/3或1/2是由水组成。这种措施,自然是临时性的,不过还可以应付一阵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