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谈朋友

迎向开阔的人生 作者:(美)刘墉


小时候,我们有妈妈推动摇篮的手,

有爸爸牵引扶持的手。

然后,

我们离开了父母,父母也离开了我们。

我们再能靠的,

是伴侣和朋友的手。

第三类接触

在美国大学教”东亚美术概论“的时候,我都会顺便介绍一些中国文字,像是地平线上出现太阳是”旦“,太阳落在草里是”暮“,人被一个框框关起来是”囚“。

教了几十个字,你知道洋学生最记得的是什么字吗?

不是最简单的”日“”月“或”上“”下“。他们居然最记得朋友的”友“。因为”友“的古时写法是”“,我只要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

“看!两只朝同样方向的手,一只是我们的,一只是来帮助我们的。那个人,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就一直点头、一直笑,好像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了。

第三类接触

用“手”来表现朋友是多么神妙啊!

小时候,我们有妈妈推动摇篮的手,有爸爸牵引扶持的手。然后,我们离开了父母,父母也离开了我们。我们再能靠的,是伴侣和朋友的手。

他们原本可能是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人,他们原本可能与我们是异国人或异乡人。但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伸出了手。

多么陌生又亲切的手啊!那是朋友的手!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朋友的手,就像“第三类接触”,是何等地感动!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长得很矮。连抓公共汽车上的手环都吃力。有时候更惨,因为连手环都没有。如果加上没空位,又挤不到有“直杆”的地方,就只好随着车子东倒西歪,好几次摔到女生身上。

有一位同学,天天跟我搭同一班车,他比我还矮、还惨。一天,我们突发奇想:

“当我们一只脚朝车前、一只脚朝车后站立的时候,比较不怕煞车启动,而怕左右摇摆。相反的,两条腿横着站时,则不怕左右摇晃,而怕煞车启动。既然如此,我们一人‘横站’、一人‘直站’,两个人再紧紧抱着,不就很稳了吗?”

一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当我直着站,他横着站,煞车时,他把力量全加在我的身上。当车子左右摇摆时,我又靠着他的支撑,而没有摔倒。

从这件事,我了解——朋友是可以相互扶持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中时,我很爱登山,记得有一次跟救国团的登山队,去乌来内山。那时候“娃娃谷”的瀑布还没开发,不但要办“入山证”,而且连路都看不清。

愈看不清路,愈过瘾。我们一路攀爬,居然站到了瀑布最上方。但是,当大家都绕路下山时,我却看见瀑布旁边有条粗铁丝,而自作聪明地抓着铁丝往下滑。

突然间,我发现错了。因为我的手会出汗,根本抓不住铁丝。我开始顺着铁丝向下溜,愈溜愈快,眼看铁丝已到尽头,下面却不是陆地,而是山涧。

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居然停住了,先是在铁丝的尽头,不知被谁弯了个钩钩,使我的“冲势”能止住。接着又有一只脚、一双手伸了过来。

“那人”把脚横踏在山壁上,要我用脚勾住他的脚,又把我拉到悬崖边的石头上。

我吓死了!隔了半天,才知道说声“谢谢”。而他居然笑笑,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三十多年来,我常想到那一幕。想到他的表情。心想:难道他不知道他救了我一命?也想,是谁在铁丝的尽头,那么有心地“做了一个钩钩”?

我进一步了解:朋友可以是完全不相识的,可以是只见一次,便一生再不会相遇的。也可能——

是个根本不曾见过的善心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