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表示,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奇怪。首先,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完全不同,当全球的互联网中文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中文市场将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场;其次,就是中国市场也不是这些美国互联网企业所关心的,或者说他们不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区域性表现还是比较严重的,中国的企业在做的并没有影响到美国互联网企业,同样,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动作同样也不会影响到中国。”
其实,张朝阳做这番论断可能是有意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粉饰,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确实几乎没有作为,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了中国本土的模仿者。雅虎未到,搜狐先行——典型的狐假虎威呀(张朝阳自己透露,搜狐连域名SOHU也是从YAHOO延伸而来的);Google身后则有了百度。
论断二:Google走了没关系。
2009年,Google走了,张朝阳又说:“清华、北大这些顶尖的学府把中国13亿人口中最优秀的人才筛选出来,而这些人才最后可能都会加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本土公司。中国互联网本土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Google走了,尽管会造成一定的缺憾,但没关系,因为中国公司是非常有创造力的。”
当然,可能张朝阳更想说的是:“没关系,Google走了,还有搜狗。”因为“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张朝阳立刻挖掘出搜狐公司的创新驱动力,在两周内先后发布搜狗5.0输入法和搜狗高速浏览器2.0,希望向中国网民表明:“没关系,Google走了,还有搜狗。”
论断三:Facebook在中国成不了事。
2010年9月14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张朝阳表示,Facebook的服务将被中国企业“复制并学习”,所以其网站本身未必会在国内有长足发展,多半难成大器,战胜本土企业占据鳌头的可能性很低。
他还认为,微软等美国公司派到中国的往往只是一个分部,它们任命一个中国的经理,没有相对优秀的组织和机制,而且要根据汇报做决策。这些美国企业在中国成立的分公司,充其量是一千家当中的一家,没有重点,失败是必然的。
“人们总是认为,美国公司在中国不成功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有对当地政策不了解,我认为这是第二个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此,Facebook亚洲区业务总监斯蒂芬·多兰表示:“对Facebook来说,很难将中国的社交网络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网络合并,因此很难用美国的经验指导该公司在华发展。自2009年开始,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开始限制Facebook等全球化社交网络的进入,因此可以说Facebook一直没有完全进入亚洲市场。”
而在此前不久,Facebook CEO(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2010年6月时还表示,该公司未来将关注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四个国家的市场,但未透露是否推出本土化的Facebook服务。
2010年7月,百度CEO李彦宏也表示,Facebook这样的公司应该考虑进军中国市场。如果它们有足够的耐心将能够获得机会。但时间稍纵即逝,不立即行动将错过机遇。
历史或将证明,张朝阳“残忍”的论断可能再次应验;而李彦宏的善良希望或许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