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听起来会觉得老套,但企业就是为社会作贡献的。周围有一些人,看起来好像只以挣钱为目的,但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存在着一种渴望,渴望成功制造出从未有过的产品或提供优良服务等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经营之悖论,追求超越利益的更高目标,利益自然就会自己找来。1950年,国际制药公司默克公司的小乔治·默克对此悖论的观点如下:
“我想要总结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的原则。我们铭记,我们的药品是为了患者、为了人类,而不是为了利益。利益本身只是附属品。记住这一点,利益就会紧随其后而来,利益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独占成果的企业或许会取得短暂的成功,但往往难以持久地维持成功。以金钱为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分开。不懂分享和给予的企业,显然最终也不会被消费者接纳。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经营管理学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以侍奉经营和分享经营为重点。这种潮流迎合了资本主义和企业文化的时代要求。
如今,侍奉经营和分享经营逐渐成为全球企业家的新价值标准。就在前几年,还认为“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可是,现在没有人敢说这样的话。这种新价值标准,被称为可持续的经营理念,也是社会责任经营和伦理经营。企业的目标不是单纯的挣钱,而是为了体现以社会和人类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责任,并以环境保护为长远课题。这就是大义的实现。
可持续经营与查尔斯·汉迪的“大教堂哲学”一脉相承。使人们发出感叹的巨大的教堂,从开始建造到完工需要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因此,最初设计和建设教堂的人们,一般都看不到教堂的完工。这些人不为眼前的目标为理想,他们将眼光投放到遥远的未来,
不为自己,只为后代而建设了教堂,这就是真正的大义。
股东资本主义的失败
“股东资本主义”在过去的30年里,曾是世界经济运营的重要原理和美国式资本主义的金科玉律。
股东资本主义的重要核心思想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为了扩大股东的财富而存在”。其概念与利益关系人资本主义相对立。利益关系人资本主义重视的是,企业不只是股东的所有,也是消费者、职工、当地社会以及合作企业等多种利益关系者的所有。当时,由于接近利益关系人资本主义的欧洲和日本经济相对落后于美国经济,扩大了美国式股东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力。
但是,就是这个气势汹汹的股东资本主义,被指控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教科书《哈佛商业评论》,通过2010年的新年版宣告了“股东资本主义的终结”。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罗杰·马丁教授给《哈佛商业评论》投稿,批判“以扩大企业股东的财富为目的,会给股东和整个社会带来利益”的股东资本主义是严重错误的经济思想。马丁教授的研究显示,以不是企业家而是股东为企业中心的股东资本主义,实际上并不利于股东。
在股东资本主义还未真正被引进之前。1933年到1976年之间,美国S&P500(反映北美500个大企业的股票的股票指数)中的企业股东在实质性的年度复利基础上,每年挣得76%。与之相反,从正式引进股东资本主义的1977年到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之间,股东的利益却只有59%。
向着股东的经营焦点,为何让股东获得的那一份减少了呢?马丁教授说,股价最终决定股东价值,但不只是企业的基本实力(实际竞争力)影响股价,还有对未来市场(投资人和股东)变换的期待和想象力会左右股价的变动。
股东具有对企业资产和所得的请求权,就是说,给企业员工、附件生产企业、政府、债权人以及优先股所有人分剩下的钱都是股东的。最终,股东的价值是由企业未来获得的流动现金,除去以上各种费用折算出的现有价值而定。但由于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投资人需要推测企业的未来流动现金。也就是说,股价和期望股东价值是由股东对未来的集体期望决定的。股价高于期望就会卖掉股份,股价低于期望就会收购股份。其结果就是,会导致股价和集体期望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