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公元前605年的初夏,郑国新任国君郑灵公徘徊在王宫御厨外,不时地向里头张望着。孔子说:“君子远庖厨。”意思就好像说像君主这样的大人物不要去厨房,更不要亲手做饭。这句话说得没有道理,不做饭怎么吃?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好在郑灵公大可不必像后代君王一样要为圣人之言努力苛求自己,原因很简单,当时孔子还未出生,自然也没有这句针对性强、颇具约束力的圣言。
不受圣言约束的郑灵公左顾右盼,为的又是什么?答案是今天御厨准备一只肥美的甲鱼,又称老鳖,要为他熬一大鼎甲鱼汤。瞧瞧,当时社会多么落伍,煮饭熬汤只能用鼎。有人奇怪了,鼎怎么可以做饭,不是用来观赏祭祀的吗?其实“鼎”就是古代贵族们做饭的锅,属于烹饪之器。人活着首先得吃饭,于是老祖宗发明了鼎,三只脚就是鼎的灶口和支架,庞大的鼎腹下燃起熊熊火焰,鼎里的食物就会慢慢煮熟。真不知道一鼎饭菜要煮多长时间,用多少木柴?这要是等着上班、上学、赶车、赶飞机的,还不晚了三秋。
好在郑灵公不必遵守上班制度,一国之内他说了算,吃饭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这不,眼看着日头西斜,鼎内已是香气四溢,郑灵公的口水也开始不停地在嘴里翻腾。
郑灵公吞口水不算什么,这是他自己的饭菜。可是有人却不知好歹也贪念起这鼎美味甲鱼汤来。谁?两位公子哥儿,归生与宋。他俩都是皇亲,又是国家重臣。就在郑灵公一心渴望着享用鼎中甲鱼汤时,这两位大人物正好路过。忽然间,公子宋的食指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公子宋大喜,立即竖起来让归生观看。归生看一眼,不以为意,继续迈步向前。
公子宋连忙拉住他,让他继续欣赏。这下归生不耐烦了,粗声说了一句:“你晃手指头做什么?”
公子宋笑意盎然:“你看清楚了,不是我晃手指,是指头自己在动。”
归生有些诧异,手指头怎么会自己动?公子宋不等他的疑问出口,便得意洋洋地吹嘘起来:“我这根手指特别灵验,每次一动,我都会吃到美味佳肴。看来今天我们有好东西吃了,你就跟着沾光吧!”
归生信以为真,就这样,两人有说有笑走进王宫,原来他们正是奉命进宫的。
公子宋昂首阔步走进王宫,甲鱼汤的香气立刻扑鼻而来。他微微一笑,颇有深意地看看归生,归生也报以同样神秘又叵测的眼光。他们如此这般,不过为了一顿美味的甲鱼汤而已,谁知会惹怒了旁边的一个人。谁?郑灵公。
郑灵公冷眼旁观,不由得心里泛起一丝寒意:“在我眼皮底下挤眉弄眼,想搞什么阴谋不成?”当君主就是这么难,对属下的一举一动都要多动十八回脑子,多转一百二十圈心肠。这个活法,就一个字:累。
郑灵公可不是心里想想就算了的主,他当即问了一句:“你们笑什么?”
君臣有别。公子宋虽然得意,可不会忘记这一点,听到君主追问,赶紧绘声绘影将事情讲述一遍,末了还讨好地说道:“原来国君要款待我们喝甲鱼汤,怪不得我的食指会动啊!”
本来是讨好之言,到了郑灵公耳中,不知怎么竟然变得那么别扭,他阴阴地说了一句:“真有那么灵验吗?”说完就转身走了。
这件事情本来到此为止,没有什么新鲜要素可以发掘,不就是君臣同乐,共喝一鼎甲鱼汤吗?妙就妙在郑灵公此人实在与众不同,不知他是有意恶作剧还是有着一套特别的为君之道,反正接下来的事情让人跌破眼镜,也让历史多了一件趣事兼惨案发生。
甲鱼汤终于熬好了,郑灵公设下酒宴,邀请朝廷大夫们一一入座。此时公子宋端坐在席位上,两眼放光,手中举箸,口内流涎,那神情似乎告诉在座诸位:“呵呵,我可是早就知道君主要请我们喝甲鱼汤了。”
御厨端着甲鱼汤上桌,开始用餐之前,自然由郑灵公发表品汤宣言:“诸位爱卿,今天从楚国进口了一只大鳖,是稀有的美味,寡人不想单独享用,所以请大家一起来品尝品尝。”原来这只鳖是进口货,难怪他从早到晚都在惦记这道美味。不过要是他知道这只鳖最终会将他送上了西天,他该不该怀疑这是楚国人的阴谋呢?
发言结束,御厨先为郑灵公盛了一碗汤。郑灵公端起碗,轻抿一口:“不错,不错,果然是难得的美味!”说完吩咐厨子为在座各位大人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