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灵帝呼爹叫娘

龙袍:正史中的那些另类皇帝 作者:杨书铭


 

如果有人想知道东汉时期最吃香的职业是什么,翻开史书你会得到答案:宦官。汉灵帝刘宏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张、赵二人是灵帝的宦官,分别叫张让、赵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连皇帝都对他们呼爹叫娘,这样的职业难道还不吃香吗?

刘宏天子依赖宦官执政,是出了名的,是铁了心的,是让天下士人丧了气的。在他十一岁时,桓帝刘志以三十六岁“高龄”驾崩,没有留下一子半嗣。三十六岁在东汉皇帝中属高龄无疑,不信你可以从东汉章帝开始算起,以后的皇帝大多是少年甚至幼儿天子,超过三十岁的少之又少。

小孩子当皇帝,很早又死了,没有留下直系接班人。一而再再而三,真为东汉人出了难题:到底该选择谁做新天子?东汉人着急,具体表现在两种人身上,一是外戚,一是宦官。小皇帝在位时,最亲近的就是这两种人,这两种人也最容易从小皇帝那里得到权势。桓帝刘志撒手西去后,他的皇后老婆不得不大费周章,从宗室中选择新天子。

选来选去,橄榄枝落到刘宏头上,这位原生在河间、长在河间,至今没有任何封号的男孩子,乃是章帝玄孙,父亲与桓帝是堂兄弟,也就是说,他是已故皇帝的堂侄。说起来虽然拗口,可是在宗法制度的社会里,按照血缘关系,他也可以继承大统。

从此,我们的主角刘宏被动地卷入滚滚历史潮流中,开始上演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为人津津乐道的滑稽故事。

桓帝的皇后姓窦,选择刘宏的目的很明显,此人年少,地位又低,让他当皇帝,自己就可以临朝执政。这位窦氏的计划一一实现,而且她还是位政治能人,一时间将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并重用了很多贤人能士。不料却触怒了另一伙人——宦官老爷们,此时的宦官早已不是后宫中打杂的仆人,他们参与朝政,操纵天子,比起许多朝廷大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某种人群形成势力,就很难对付。东汉的宦官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拉帮结派,形成很牢固的政治联盟。

宦官中有位叫曹节的,想当初他带人迎请刘宏进京,何等气派恢宏,本以为藉此可以提升地位,拉近与新君的关系。没想到新天子是傀儡,窦太后不仅不买自己的帐,还处处压制自己。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急,恰在此时,一些不自量力的大臣竟然提议削减宦官队伍,压缩开支,真是不想让这些人活了。

一怒之下战火起,可怜汉灵帝懵懵懂懂,毫不知情,被几位心腹宦官骗出宫去。接着,他们手握宝剑,发动了宫廷政变,夺了玉玺,撤了窦太后的职,杀了那些抱持反对意见的朝廷大臣。其中一位宦官踢着大臣们的尸体说:“该死的老鬼,看你还削减我的俸禄不!”言下之意,你又不是老板,为什么扣我工资?我的老板听我的。

老板在哪?汉灵帝目瞪口呆地看着宦官们杀人夺权,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这位来自小地方的小皇帝进宫以来,只见过窦太后发号施令,不料转眼间人去楼空,被宦官们赶下台。回想一下,自己这等卑贱出身,还不说完就完。说不定哪天有人动了歪心思,想杀自己,另外找个人当皇帝,反正汉室宗亲遍及全国各地。

这次政变的直接结果是宦官们重新掌权,而且权力极大;间接结果是汉灵帝从此心理脆弱,唯恐有人冷不防一刀结束了自己。人害怕的时候就要找靠山,就要找人保护自己。找谁?宦官们迎着困难而上,自动担当起保护重任。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营造政变气氛,今天慌慌张张地说:“不好了,某某将军造反了!”明天又神经兮兮地喊:“坏了,某某皇亲要政变了!”总之,谋反、叛逆之声不绝于灵帝之耳,持续不断地刺激他那颗小小的、可怜的心脏。

终于有一天,曹节亲自上场,他有模有样地上奏折,弹劾十几名大臣结党营私,请求杀掉他们。

“结党?”汉灵帝好生奇怪,这是个什么罪名?

曹节解释:“就是党人。”

汉灵帝依旧是一头雾水,不过再问好像显得自己太笨了,还是问点别的:“党人做了什么坏事?”

“勾结营私,图谋不轨。”这罪名够大的,曹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板会问出这么一句:“他们想图谋什么不轨的事情?”曹节一个愣神,想了想说:“他们想夺权当皇帝!”汉灵帝这才张大了嘴巴,心想自己哪里招惹他们了,竟想要我的命。至此,曹节不用再多解释,转眼间这十几名朝廷大臣人头落地。

原来有那么多人想要自己的命,多亏这些宦官实时调查才幸免于难。从此,汉灵帝越来越害怕朝臣和宗亲,越来越倚重身边的宦官。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能理解皇帝的难处,不与皇帝合拍,杀了第一批党人,还引来了更多人的愤慨。以窦武等人为首的“三君”,以李膺、荀翌、杜密等人为首的“八俊”,以郭泰、范滂、尹勋等人为首的“八顾”,前仆后继,大有与宦官不共戴天的架势。这些士大夫的“酸腐之语”,传到宦官们耳中,气得他们牙根直痛:“这帮不知死活的穷书生,还嫌死得不多,好,就再成全你们一次!”

从公元172年开始,大批党人、太学生被捕,四年后,凡是党人的门生、亲人、朋友、族亲无一幸免,全部遭到禁锢。这时,曹大宦官已经升天,不过后者居上,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上禀天子:“皇上,这下您就放心,党人被一网打尽了。”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代表皇帝发表诏书。汉初,常侍只有四人,灵帝因为备感宦官之重要,增加到十二人,他们是遗臭万年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粟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再看我们的刘宏皇帝,已是年满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大好青年,听罢此言,长舒一口气,高高兴兴地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宦官不仅为皇帝除掉忠义之臣,还怂恿他卖官鬻爵,开办史上第一所卖官所,荒淫糜烂,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由此可见,没有这些宦官,汉灵帝哪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更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多的“光辉”事迹。汉灵帝实在太感激这些宦官了,以致于对人说出了“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的千古名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