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那一时期的“兴奋过度”其实不足为怪,那是属于历届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常犯的通病--“大一综合征”!
529的窗户正对着小操场,晚上熄灯后经常会有男生在那儿弹吉他唱歌。其中有一个唱得好极了,每次发现是他在唱歌的时候,我们总会立即把窗户彻底敞开,然后头挨头地挤在窗口听。其实不只我们,那时候女生宿舍的不少窗户都会为他敞开……很快,我们打听到那个男生曾经因为在校园歌手大奖赛上拿了第一却又拒绝接受奖杯而闻名。听说他当时在台上说:“我的歌是唱给我的朋友们和我自己的。因为难以推辞我才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我认为音乐是不适合比赛的,因为它没有一定的规则,只有对于懂得的人,它才是最美的……”听了这一典故,我们对他更加佩服了。从那以后,再听到他弹琴唱歌,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忘记喧闹。秋日里清冽的空气伴着琴声、歌声涌进每一个人的心底,总是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悄悄潜入各自心灵深处那比星空还要难以琢磨的幻想空间……那些夜晚,最初纯属偶然,但是到了后来,就慢慢掺进了企盼。大概,潜意识里,我们都需要那样特别的晚上来呼应那一时期的我们刚刚踏入青春领域还“无的放矢”的情感和期许吧。
在许多方面,我们的“小帮派”都可谓志趣相投,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在军训时那么相见恨晚地迅速“组织”起来,并日益确信这个小集体存在的必要……至今,我们仍然保持着每年春节聚会一次的约定,那大概是我大学生活唯一的收获吧!不过后来,因为在学校里实在太“惹人非议”,导致各班的辅导员老师不得不再三出面加以干涉。我们被迫收敛了最初的“嚣张气焰”,不但“活动”逐渐转为“地下”,也拉长了频率……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有人开始谈恋爱了。
事隔多年,每当我回忆起大学生活,面前总是会浮现出那么几副面孔,与之相伴的那些场景总是会让我微笑起来--那是存在于我心里的永远的明媚,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度过青春里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当然,我也得交代一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对我是否起到了作用。
大一已经开始初步涉及专业课,那些《微积分》《经济法》《会计学》等枯燥科目实在让我伤透了脑筋。在那些课上,我常常答非所问,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兴趣!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我曾想方设法让自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住黑板或课本,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儿,那些内容就像魔咒,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让我走了神儿--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自己根本无能为力!到了后来,我索性就在课桌下面架上一本小说,或者在耳朵里塞上小型耳机来打发那漫长而难捱的时间……再到后来,我就根本不去上课,而是躺在宿舍里睡大觉!
我并非不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可是那些课我实在没兴趣上!再加上据某些高年级的学哥、学姐传授经验:大学只要你有本事考上了,混个及格,毕业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儿了,因为大学考试根本不像中学管得那么严……于是我掉以轻心了。
中学整整持续六年“半封闭”、“半军式化”的生活让我此刻如出笼之鸟,更何况×院距离市区繁华地带不远,坐上112路公共汽车只要五六站就能到达东四,而且,中途换乘去任何地方都相当方便。于是,我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胆地往外跑。在“小帮派”的活动减少之后,我逐步发展为参加更加小型甚至独立的活动。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那么吸引我,反正我的心就像是生出了翅膀而屁股底下又仿佛长了刺,我自己也奈何不得!我渐渐丢掉了诸如晨练、晨读等好习惯。中学时,我可是有着连续六年几乎每天都雷打不动晨跑3000米并读一小时英文的好习惯。除了英文、文学等少数几门感兴趣的课,就算只是出去“看人”,我也觉得比在学校里有意思。×院曾有一篇报道校园生活的文章,因为一句一语道出了大家心声的话而被奉为经典:112路的“蓝鸟”,带我们飞往“幸福之陆”。那的确是我那段生活的准确写照!
虽然不管什么时候提起×院,我仍会充满情感,而且至今偶然从校门前经过时,我都会满怀深情地看上一眼,但我不得不说:当年×院的校风校纪确实有待整顿。还记得当年入校时,高年级学生曾经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咱们学校是“出名”的北京四大高校之一!现在我回想起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距繁华地带太近,学生太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比如街上流行什么款式的服装、发型,×院学生总是首当其冲,甚至大有领导潮流的趋势;再比如随便哪一天你从×院学生宿舍的窗口或走廊经过,听到不止一个宿舍在播放某首歌,那么你就可以断定那正是那段时期最走红的歌儿;还有,那些年的“下海”热潮,×院的学生也纷纷效仿,卖点儿明信片、贺年卡、长筒袜什么的实在是极为普通的现象,我甚至听见过有男生在晚自习时大谈倒飞机的买卖(信不信由你)--不管那是不是在吹牛,作为一个小小的“大学生”,敢想到这儿也算可以了!当然,不是没有潜心向学的学生,但在当年的×院,这类学生大概要算极少数,而且大都被冠之以“没有实践能力”,尤其是男生,要是那样可是连女朋友都很难找的!总之,当年×院的学习氛围的确不算浓厚,新生且不说,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在我印象里,大多不是忙着谈恋爱,就是忙着想办法赚钱和为毕业后的去向作打算。于是,在这种“大潮流”里,我对自己的行为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