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 检索1960年(4)

东方奇迹:洪荒崛起辉煌的圣地 作者:宫柯


最初到达会战地点的钻井队,当年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尘封的档案也没有记录下每个人的名字,只有代表集体的番号清晰的印在被荏苒的时光磨砺成浅黄色的纸上。

一马当先的是32149钻井队。2月20日,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萨(萨尔图)66井位上竖起井架,紧急开钻,历时20昼夜,打穿一千多米厚的沉积岩层。发现萨尔图构造共有38个油层,累计厚度接近60米。令人紧张的诱喷时刻来临了,闸门刚一打开,一股强劲的油气流带着地层的体温狂泻,在大荒野上翻卷起呼啸的浪涛,飞舞的油花溅到人们的身上,脸上,谁也舍不得擦去,这是梦想成真的见证,这是艰苦创业的光荣!当时在这口井上指挥钻探的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李德生,带着一身的油花急忙跑到萨尔图邮电所打长途电话,向石油工业部报告情况。由于乡村的电话线路极差,他嘶哑着嗓子,反复高声喊:

“3 月11日,萨66 井在井深773~1002米将萨尔图和葡萄花油层合并射孔试油,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油量畅通时日产量达200吨以上。用7毫米油嘴控制,自喷日产油76吨。”

这才仅仅是令人鼓舞的漂亮起跳,接下来的腾空跨越才是刷新石油勘探记录的欢声雷动,黄皮肤的中国人第一次在石油勘探的竞技场上独树一帜,大获成功。

担负中间突破的是32150钻井队。他们踏着白天开化晚上又冻结的黑土地,3月7日在杏(杏树岗)66井位安装好钻机,立即启动。历时一个月的穷追不舍,钻头在杏树岗构造上穿透两套含油地层,发现的油层地质特征与萨(萨尔图)66井基本相同。4月8日在1150米的深度上完钻,随之试油求产,仍然用7毫米油嘴控制放喷,获得了每天53吨的稳定产量。

喷涌的油流像绽放的报春花,为看不到杏树的杏树岗装点出烂漫的奇葩。

向北挺进的是3242钻井队。这支队伍趟着齐腰深的枯草,在没有化透的沼泽地里艰难的跋涉到喇(喇嘛甸)72井就位。3月28日,铿锵作响的钻杆把旋转的钻头插进了处女地,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钻到1225米的预定深度完钻。发现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三套油层都有极好的油气显示,累计厚度刷新了前两口探井的记录。4月16日开始试油,仅射开葡萄花一组油层,用9毫米油嘴控制求产,测得每天的产油量竟高达150吨。

爆炸性的喜讯犹如三声响炮,毫无疑问的表明三级跳落到油海里!

余秋里和康世恩请当时在石油系统工作的前苏联专家看岩心和资料做个评价,资深的学者们十分有把握地一致认定:“是大油田,肯定是很大的油田,可以超过我们的巴库……”

俄罗斯式的赞叹回荡在石油部的办公大楼里:“你们在松辽的做法很了不起,简直是上帝保佑的奇迹……有了这样的油田,中国的石油工业的崛起不会有问题。”

用不着在场的翻译,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直接表达了心愿:“按我们的习惯,应该开个盛大的酒会庆祝,干杯!” 为油舍命

松基三井喷油的那一刻,距离国庆十周年相差4 天时间,当时的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灵机一动,为刚诞生的油田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大庆,意在为建国十周年大庆献了一份厚礼。这个名字起得好,相当有水平,大庆油田确实大,大得超过了那个年代所有人的想象。

让我们感谢那些当年为石油崛起拼搏的先驱吧,他们在中国石油发展史上建立的功绩用什么样的语言称赞都不会显得过分。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三个构造紧密相连,三朵花一个蔓,牵出了含油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油田。这才仅仅是春之狂舞的序幕,张网狩猎的钻机还在把这场石油勘探的大场面推向新的高潮。此时,仅凭粗线条勾勒出的大庆油田,足以给石油部长余秋里向毛主席拍胸脯的自信。

三口甩开的探井揭示出长垣北部的石油储量远远大于南部。余秋里决定松辽石油会战的主力队伍立即挥师北上,在滨洲铁路线两侧的萨尔图构造上首先高速度地打一批控制井,边详探,边开发。目的是让大庆油田的石油及早注入炼油厂吃不饱的分馏塔,尽快生产出汽油、煤油和柴油,减缓国家缺油的饥渴。

1960 年初春的松辽盆地是激情燃烧的战场,各路英雄比武打擂、一显身手的劳动竞赛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就在这个时候,从西北的戈壁滩上走来一位赫赫有名的钻工,他是祁连山上立标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钻井队长王进喜。3 月25 日这一天夜晚,煤油灯闪烁幽光的萨尔图火车站,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的出现立刻在百里油田上引起轰动。

1960 年的5 月,康世恩回到北京向石油工业部党组汇报松辽勘探工作的时候,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这个被命名为“铁人”的钻井队长的非凡功绩:

王进喜钻井队,从玉门出发经过五昼夜火车行军的疲劳,在萨尔图一下火车,没有房子住,为了不打扰指挥部,也不打扰老百姓,在火车站房檐下,冒着零下20 ~ 30 摄氏度的严寒露宿一夜,并立即派人打听三件事:一是井位在哪里?二是钻机到了没有?三是当地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他们的经验是什么?第二天钻机一到,没有吊车,全队七手八脚,仅用8 小时就从火车上把钻机卸在汽车上。又用20 小时在井位边卸下设备,全队两昼夜只吃一顿饭,接着奋战4 昼夜抢安钻机。没有吊车,没有经验,完全用肩扛绳拉装好钻机,检修好机器。为了克服缺水和没有汽车的困难,王进喜说:“我们用人端水也要使钻机开钻”。全队职工从水泡子(当时还结着很厚的冰)到井边700 米的距离排成一队,用洗脸盆打水、传水,一盆一盆地把几十立方米的储水池打满,争取了时间,提前开钻。

全队为克服困难,夜以继日,总的是为了早日开钻,为全队、为玉门、为会战立标杆。开钻前进行井前演习,开钻时举行了开工典礼,邀请当地人民参加,开钻后王进喜裹着一条被子在井边守了四昼夜。虽然由于经验不足,运输途中钻机受损和供水不足等原因,他们没有达到3 天上千米的口号,但他们以5 天零4 小时钻完了1200 米的第一口探井,树立了全战区的标杆。全队职工干劲十足,情绪饱满,说:“队长讲办得到,就一定能办得到”。他们不仅以工人阶级忘我的劳动影响当地人民,而且百忙中抽人向群众宣传、提水、扫地、送粪,秋毫无犯。当地人民大受感动,自动送菜送肉。一个老大娘说;“石油有一个队长,他早晨两点回来,四点又出门,天天如此。真是一个‘铁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