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不“济贫”
1991 年春,笔者去日本考察,在东京一位日本朋友陪我去看一处富人区,我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2001 年底笔者去美国考察时,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看富人区,我问他同样的问题。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为什么?他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上好机会,我会比他做得更好!”前不久笔者去北京开会,遇到一位还没有大富起来的“小款”朋友,闲谈中说到他所在的城市发展很快,已经出现国外那种“富人村”了。笔者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形,并再次想到了问过美国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拿来问他。他咬牙切齿地说:“我恨不得一把火给它烧了!”
这似乎是在重提“中国人爱嫉妒”的旧话,它实则还揭示了嫉妒有恶性发展的趋势。如果说改革之初还只是患“红眼病”的话,现在却有了做出越轨行为的心理冲动。况且,说这话的还是一位“小款”朋友,就更值得玩味了。他一定觉得自己赚几个钱千辛万苦,人家却如坐直升飞机“一夜暴富”,因而心理不平衡,怒火中烧才出此恶语的。比起美国人、日本人来,中国人的嫉妒是多么严重啊!
财富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爱富是人之常情,然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却不尽然。在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爱慕财富,敬重富人,以富为荣,以穷为耻,努力创造和积累财富,这是一种正常和健康的社会,一种自然的和合理的财富观念;而在另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环境下,人们讨厌财富,仇视富人,以富为耻,以穷为荣,甚至仇富杀富,不愿也不能创造和积累财富,这是一种社会的病态和病态的社会,一种扭曲的财富观念。中国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杀富济贫的传统,一方面是装穷和害怕露富,一方面是炫耀财富和为富不仁。改革开放以来,提出和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施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然而,随着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悬殊的扩大,仇富心理又有滋长。
富人富和穷人穷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说没有。穷人穷是不是由于富人富?当然不是。杀富济贫能不能使穷人变富?肯定不能。杀富济贫不利于现代社会财富观在中国的形成,而且强化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使得中国社会始终处在为富不仁和杀富济贫两个极端,这也许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那么,穷人和富人之间是否只有对立、压迫和仇恨,没有合作、平等和仁爱?也不是。关键在于我们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及其形成的财富观,是制造、激化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对立怨恨,还是促成和鼓励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仁爱。
有人统计,在目前中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人数不足20% 的富人占80%的存款比例,用以说明贫富差距之悬殊。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由此造成的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会在短时间消亡。至于财富的相对集中,则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财富的分配绝对平均,那么人类社会的很多活动都要停止,因为只有财富的相对集中才有可能去建高楼、修铁路、搞高新技术研发,等等,才能带动社会普遍进步。
一些民营企业家凭勤劳、智慧而成巨富,应当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不应成为嫉妒、仇视的理由。解决贫困的问题,“杀富”、“仇富”都不是正确的观念和途径。
面对财富,穷人富人都有获得的机会和权力;面对贫富差异,我们不妨向日本人、美国人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