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才有出路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能走进8 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
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看了他一眼,满脸严肃地回答:“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的脑子里还在不停地闪现着那个神秘的房间:又不是公司部门的办公用房,又不是什么重要机密存放地,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吩咐呢?年轻人想去敲门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小伙子来了牛脾气,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拿这张纸条给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销售是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只有不被条条框框限制住的人才能胜任。”总经理给了大家这样一个解释。最后,那个小伙子也果然没有让领导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条条框框所设置的禁区,其实正是留给勇敢开拓者的处女地——“出格”才有出路。出格不出格的通俗理解实际就是诸多“应该这样办,不应该那样办”的问题。许多人之所以很难发挥自身的潜力,就是因为被许多所谓的经典和名人的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特别是人才观念上,人不“出格”难成奇才,用人不“破格”难成大业。
笔者曾在《销售与市场》杂志上读到过跨国公司“立邦”的人才观,很受启发。“在同事眼里,你是不知足的人,工作清闲,你却说闲不住。你不够机灵,不知道主管不在的时候正好可以偷懒。你太好表现,任何工作总抢在前头,总想做得更好。你有点吹毛求疵,工作明明已经完成,你还要改进。你自命清高,你从不屑参加上班时别人的‘聊天大会’,你处处和别人不同,实在有点‘出格’。但我们知道,你的‘出格’正是你的优点和才能所在。如果在其他地方得不到认同与赏识,那么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因为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出格’的人。”这就是立邦漆之所以那么精彩迷人的根源。在全国不少大城市都可以看到立邦最有创意的广告:两个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屁股上涂满了不同颜色的油漆。它不同于其他商家的名人效应,然而它是那样深入人心,想忘都忘不掉。对大众来说,那个广告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使用油漆时非常自然地选择了立邦。这种“出格”的效应,源于他们“破格”吸纳了众多的“出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