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亦奇才
“玩物”而“丧志”自古为国人所不齿。一条光明磊落的汉子,因为迷恋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终于荒废正业,沦为百无一用之徒,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仿佛愈发证明了见识的不谬。但笔者看来,“玩物”
未必就是“丧志”之因,“丧志”也未必就是“玩物”之果。
一个人是否有一份美好的情趣,往往与事业成败、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个人趣味的多方面发展,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而趣味的寄托,当然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非“玩物”者何以养趣?自古至今,“玩物”不“丧志”者大有人在。阮籍嗜酒,嵇康打铁,于正业之外,都属“玩物”性质,似乎并未因此丧志。爱因斯坦小提琴拉得差不多够专业水平,照样弄出相对论。而夏衍、冰心二位老人爱猫如子,遇有记者采访,往往谈及他们的猫咪。以上诸位不仅“玩物”而且颇为成癖,不仅未见“丧志”,反而志存高远,成就卓然。
在某种物件上寄予了个人情趣雅好,原本无可非议。同样的打球、下棋,有人弄到舍本求末,大学毕不了业;也有人二者兼得,相辅相成。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缺乏辩证的因素,因而遇有事变,往往于外界寻找借口,不在自身挖掘根源。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物”的附属地位,将人异化为“物”的奴隶。其实有志者玩物,山林泉石诗书图画无不养志怡情,借境调心;而丧志者玩物,再高雅的物件也只能是越玩越糟、俗不可耐。依香偎玉的蟋蟀皇帝,斗鸡走狗的无聊官宦,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是玩物高手,却成粪土一堆。春秋时的魏懿公无心务政,热衷养鹤,雅倒是够雅的,结果不仅丧志,而且丧国。问题不在“玩物”,而在“丧志”本身。
不仅如此,健康的趣味往往还和健康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奸佞之徒、肖小之辈,一副道貌岸然、勤勉敬业的样子,而内里只有豺狼之心,无鸿鹄之志。
所以说,有志者何惧“玩物”,无志者纵然清心寡欲,又能成就何样事业?
“一心不可二用”,也是人们在生活中信奉的常理。这句常理,常用来教导人们做事情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取得成功。如果三心二意地做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最终肯定会一事无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句常理,也就不必非得固守这句常理不可了。
谁都希望时间可以掰成两半来使用。要把一分钟分成两分钟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却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种方法就是“一心二用”、“一心三用”。
“一心二用”就是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种方法,你的时间利用效率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很多中外名人、伟人都是“一心二用”的能手。
罗斯福总统是个大忙人,时间对于他来说太宝贵了,他绝不随意浪费一分钟。有时候,他在白宫理发的时候,一面刮脸,一面指导着会议。著名传记作家爱米尔· 路特维虚则更进一步,他不愿放弃每一次灵感到来的机会,在他的镜子旁边的旋转椅上放着备忘录,他一面刮胡子,一面把想起的句子写在本子上。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一心二用”的例子。当你走路、散步的时候,你也不会单纯地只是走路吧;当你闲暇品茶的时候,一定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思考。这说明,你在无意识中已经用了“一心二用”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你所遇到的两件事多半是一件以体力劳动为主,而另一件则以脑力为主。在进行轻体力劳动时,你可以同时做轻脑力劳动,在进行轻脑力劳动时,你也可以做轻体力劳动,两者结合,非但不会互相冲突,而且还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都是可能的。这种方法是一种高效率的时间利用法,其中带有很强的理想化成分,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心二用”需要适宜的环境。同时,“一心二用”的方法也不能滥用,当你必须高度集中、一心一意做某件事情时,就不可再“一心二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