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恰似春梦(6)

革命与生意 作者:吴比


坊间流传,伍秉鉴与英美商人每年贸易额达百万银元。他还是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后者每当资金周转不灵,便向伍家借贷。伍家产业经营领域庞杂,涉足地产、房产、茶园等,甚至在美国都有铁路投资、证券交易与保险业务。保守估计,1834年的伍家财产达2600万银元,后人折算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

伍秉鉴游刃于外商之间,常常一掷千金。他亲手撕毁一位美国商人7。2万两白银的借据,还认日后美国铁路大王福布斯为义子,赠予50万银元,助其创立洋行。当时美国首富雅各布发迹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正是伍秉鉴。然而,在伍家落魄时,他苦心经营的外国人脉,竟无一人施以援手。与外商过于亲密,反而为伍秉鉴身死家败埋下隐患。

1839年3月10日,珠江南岸的伍氏花园,里屋一位老人安详小憩。花园大厅,数十桌筵席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上百个和尚诵经礼佛。这是伍秉鉴过的最后一个没有打扰的生日。之后几年,他将在诚惶诚恐中度日如年。就在生日当天,禁烟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与鸦片商来往过密的十三行与伍秉鉴难免不成为众矢之的。

随后,林则徐传唤伍秉鉴的儿子伍绍荣,责令其传谕外商缴烟具结。进展颇为不顺,伍绍荣只能上缴拼凑齐的1037箱鸦片,希望结案。林则徐大为恼火。盛怒之下,林认定十三行与英商串通,“有必要给伍秉鉴颜色看看”。他派人锁拿伍秉鉴和另一行商茂官潘正炜,套上锁链,押往宝顺洋馆,扬言如鸦片商人拒绝合作,二人将被处死。可是,伍秉鉴那些外商好朋友们,在他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却相当爽快地抛弃了他。

伍秉鉴最终死里逃生,但颜面尽失。心灰意冷的他从此不再过问商事。一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署《南京条约》。条约中,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银元,伍家被政府勒缴100万元。又过两年,这位风烛残年的首富,在庞大宏伟的伍氏花园里告别人间。岭南名士谭莹撰写碑文: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

一介布衣,被卷入国家兴亡,即使贵为首富也心有戚戚。而再过13年,广州十三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中化为灰烬。无论昔日如何辉煌,在时代背景的辉映下,任何人事都小如蝼蚁。此时,外面的世界内忧外患,商业的天地则叱咤于那群叫“官商”的年轻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一群政治商人抱团崛起,最有名的四人为徐润、唐延枢、郑观应和席正甫。他们中的前三人将在下一章逐一出现。。

1843年的伍秉鉴和1911年的盛宣怀,好像在一场梦与另一场梦的交替间,偶然相遇。即使流光泡影,咫尺之间,各自身处异地,物是人非。

不能掌握自己命运,也许最是可悲。可是,究竟有几许人能够从容把握命运?

以资本闻名的伍秉鉴死于政治需求而非资本战争;靠官商起家的盛宣怀陨于政治迷雾而非产业沉浮。前后两个首富的人生大起大落,一时悲情,一时无奈。

忽明忽暗的政策,不受保护的产权,商人们卑微可鄙的口碑,大众平均主义的暴力,舆论普遍的不同情,现实的诸种困境,始终将首富们陷在一个跳不出去的怪圈,直到今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