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世界观:唯物主义做基石,牢牢把信“总开关”

领导者36观 作者:傅治平


三、树立科学世界观,过好“五关”

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过程,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消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确立和不断巩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过程,或者说,是不断改造世界观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思想斗争过程,因为唯心主义世界观总是那么顽固地盘踞在人们的大脑里,要彻底清除,必须痛下决心,并首先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过好“信仰关”。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并成为行为的动力。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则是最危险的动摇。大贪官胡长清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为此,胡长清全家都办了化名身份证和因私出国的护照,准备一有“风吹草动”就开溜国外。已被枪决的北京电子动力公司原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陈铭曾说了这样一句“肺腑之言”:“在地球爆炸之前,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私下对其部下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湖北省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鄢立中曾多次私下对同事说:“搞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要搞资本主义。”……这些腐败分子的信仰危机,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还会把他们身边的一些人引上邪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的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在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中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一些领导干部的共产主义信念淡化甚至畸变。在现实中,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就出现两种错误的观点,即不切实际的“空想论”与悲观失望的“渺茫论”。前者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化,不顾实际地搞“跃进”;后者把共产主义看成是毫无希望的目标,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看成是与现实完全不沾边的事情,其要害是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每一个领导者,必须牢固地树立科学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信共产主义的科学性,把坚定的信仰、信念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二,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过好“宗旨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规定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宗旨,从政治上讲,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最高政治要求;从世界观上来讲,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者,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是通过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的工作来实践的。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围绕这一宗旨。作为领导者,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和实践上,在任何时候都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打算放在第一位。现实中,一些干部在口号上喊得响,但行动上却做得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然十分严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难以落到实处。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隘。

第三,解决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问题,过好“权力关”。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机器。而党的执政,又是通过党员干部在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领导岗位上体现出来的。在领导岗位上,他们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力,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成为领导者必须过好的一道“关卡”。从理论上讲,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权力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用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同时,权力的行使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坚决反对特权,消除腐败,维护人民权力的崇高性。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解决正确行使手中权力的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权力的来源与作用,并掌握正确运用的方法与途径。诚如邓小平告诫的,我们拿到这个权力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好办事,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要懂得:参加革命是为什么,手中的权力是干什么?要把权力看成是责任,而不是组织对个人的补偿;把权力看成是奉献,而不是个人索取的工具;把权力看成是重托,而不是贪图享乐的条件。实际上,解决权力如何行使的问题,也是解决宗旨问题的应有之义。明确了权力为谁而用,权力该怎样运用,宗旨问题也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四,解决艰苦奋斗的作风问题,过好“作风关”。世界观问题与作风问题息息相关。有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就能采取正确的行为。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最大的矛盾。各级领导者是当家人,就应该知家底,就应该发扬艰苦奋斗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勤政廉政的当家人,而不是大手大脚地当败家子。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有些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淡化了,比如有的干部缺乏扎扎实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有的讲排场,比阔气,挥金如土;有的害怕艰苦生活,不愿到艰苦环境工作;有的以权谋私,追求享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腐败,密切干群关系。各级领导者要随时保持头脑清醒,不脱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厉行节约,与人民同甘共苦,清正廉洁,勤政为民。领导干部树立艰苦奋斗精神,不仅要求生活上勤俭朴素,而且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认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增强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积极奉献。

第五,解决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问题,过好“能力关”。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但是,同客观世界相对应的主体并不是消极地适应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把客观世界变成人们“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出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阐释》中将其纳入哲学范畴。他认为,“诗意”不仅是一种艺术追求,更是解决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重要依据,是人生的诗化,它使有限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为使主观的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改造客观世界的主动权,就要不断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我们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任务,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领导者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在相同条件下,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的自觉能动性如何,其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如何,决定着改革和建设的不同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同一政策的指导和同一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发展不平衡,这种情况的出现,除客观条件的制约外,领导者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级领导者要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特别是对于处在重要领导岗位上的领导者来说,他们要认识到,增强能力是事业的需要,而不纯粹是个人的事情。为此必须自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去发现新事物,了解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增长新知识,发展新思想,适应新需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